2024.11.06
台风“康妮”来袭前夕,一场关于基金会有效资助的专题研习营在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圆满落幕。风雨欲来,但没有影响来自上海、杭州和北京等地四十多位基金会从业者参与学习的热情。
本次研习营由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和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承办,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公益支持,在紧凑的两天时间里通过情境模拟、案例讨论、经验分享、圆桌对话和小组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参与者共同探讨和学习如何提升基金会资助的有效性,以实现公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社会影响力的撬动。
研习营由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琳主持并担任班主任,从开始的暖场互动到结束的全场牵手感恩,为研习营注入了热情如火的场域能量。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有效资助项目顾问诸昳首先以定制化的桌面游戏带领大家在小组内进入基金会资助的特定情境和角色,创造深入的对话,之后由各个小组通过焦点讨论来呈现当下就“有效资助”共同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对于接下来学习的期待。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翼飞主持第一天下午的小组案例讨论,他引导参与者深入讨论一个乡村振兴领域的真实案例“千乡万店”计划,并借助《中国基金会有效资助研究报告暨指南》(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指南”)的部分框架,促使大家思考资助前基金会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张翼飞强调,基金会的资助不应仅仅是资金的简单转移,而是要通过精准的项目设计和管理,实现社会问题的系统性解决。
在第一天的活动中,参与者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学习如何从初心和使命出发,制定资助策略,并评估资助项目的影响力。第二天,研习营邀请了来自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刘正超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简称SEE基金会)的郑晓雯,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儿童医疗救助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资助实践。
刘正超通过讲述患儿拉毛永措的故事,展示了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如何通过整合资源、提供经济资助以及社工服务,帮助患儿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郑晓雯则介绍了SEE基金会在推动环境治理和政策倡导方面的资助经验,强调了资助在促进社会创新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天小组讨论里提到的基金会资金如何持续的问题,在第二天上午的对话环节得到了回应。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以下简称“复星基金会”)张翼飞主持以企业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圆桌,蔚来用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兼蔚来资本 Head of PR(以下简称“蔚来基金会”)理事长冯相意、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康恒环境基金(以下简称“康恒环境基金”)的负责人邵立人、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一财基金会”)秘书长周旭峰参与讨论。
蔚来基金会目前主要聚焦环境保护、儿童教育、紧急救助和乡村振兴四个领域,其中尤其侧重环保。冯相意理事长介绍蔚来基金会的资助项目从设计的策略上与企业本身的初心、业务、研发有深度结合,同时在项目落地上遵循商业管理标准,从设计的目标到最后的产出和成果,从跟进的流程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都会严格把关。
康恒环境基金目前聚焦环境科普教育、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乡村废弃物处理的基础建设和灾后垃圾的处理四大议题。邵立人认为企业基金会的有效性资助需要着眼四个维度:
1)项目设计中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并且与企业战略和公共利益结合;
2) 争取签署长期合同;
3) 设计好资助的方式和监管流程;
4) 重视完整的成效报告。
一财基金会秘书长周旭峰介绍了基金会十多来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基金会不同于普通的慈善组织,而是相当于整个行业的金融机构。很多企业费了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注册了一个基金会,但其实只是用来泛泛地执行一点公益项目,相当于大费周章搞了一架飞机,甚至建了机场等配套设施,但从来不起飞,只在地上开着,这其实是巨大的浪费。所以企业基金会最大的能力不仅仅是捐赠一点钱出来,而是要通过有效资助把所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激发出来,并且投射到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者公益场景上,从而创造共享价值,这对企业基金会来说是最难做到的,但其实也是最应该去实现的。复星基金会秘书长张翼飞则在最后的总结里鼓励大家,多尝试多探索,努力成为真正在空中翱翔在行业领跑的“飞机”。
研习营第二天的下午是针对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导读和小组实践。在一财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庄爱玲博士的带领下,各小组基于指南中的有效资助框架和实践案例,选择并设计自己的资助项目方案再进行分享。这些方案覆盖了从乡村振兴到环境保护,从儿童教育到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参与者对有效资助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考。
庄爱玲博士在研习营的总结中提到,有效资助不仅要求基金会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还需要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资助效果的持续跟踪。她鼓励参与者将研习营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在闭幕式上表示,紫江基金会将继续支持此类能力建设项目,帮助公益行业从者提升专业技能,实现公益资源的有效配置。
随着研习营的圆满结束,参与者们纷纷表示,他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推动有效公益而努力。这场研习营不仅是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更是公益行业合作与创新的起点。
阅读更多 … 风雨无阻 公益同行 ——首期基金会有效资助研习营圆满收官
2024.11.06
请保持心脏跳动,有人在等你共鸣
让我们来一起回顾
2024 Youth年度大会「脉搏·Vitality」吧!
10月26日下午,TEDxZizhuParkYouth年度大会「脉搏·Vitality」 在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教育园区音乐厅举办。12组青年讲者和表演嘉宾,与500余名参会者一起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下午。
青年讲者和表演嘉宾们,大多数还是在校学生,他们追逐梦想、钻研学习,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探索世界;也有讲者来自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紧急救援等领域,他们的精彩演讲,带领大家一起在TEDx紫竹青年大会的舞台见证着青年的「脉搏」与「活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彩瞬间吧!
在7岁那年,葛心乐认识了一个特别的朋友“咕咕”,她不仅观察到了“咕咕”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还体验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告别。但这份经历没有让她感到沮丧,反而激发了她的创造力。她拿起画笔将她和“咕咕”的故事化作了一本美丽的科普绘本——《咕咕成长记》。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这份爱转化为了行动,通过义卖绘本和周边,为山区的女童们筹集了善款。
葛心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8岁的小女孩如何用她的爱心和创造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也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咕咕”,勇敢地飞向自己的天空!
张馨元不仅在校园里担任重要的角色,还在校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她用行动证明,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领导者,用行动和激情影响周围的人。
“领导力”源自每个小小的行动,张馨元通过过往的三次经历,向我们展示着无论是在异国他乡的文化交流,还是疫情中的创新行动,或是带领团队克服挑战,领导力总在行动中悄然绽放。
莫浩, 一位行走在现实生活中的超级英雄, 他的足迹遍布了各种救援现场。从台风到洪灾,从桥梁垮塌到日常紧急情况,莫浩总是冲在救援的第一线,用他的专业和勇气保护着我们。
在本次演讲中,莫浩带我们一起解锁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超能力,向我们展示着日常用品是如何在关键时刻产生着大作用的,通过莫浩幽默风趣的演示,我们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自救互救技能与知识,在信念、学习和行动中锻炼自己的“超能力”。
王克亦,也是我们知晓的“圆桌动漫”,一个坐拥全网粉丝千万+的B站原创动画up主, 在自己热爱的动画领域中几经波折,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用自己的创意、才华和热情,为我们创造出了可以在忙碌生活中得到片刻放松和快乐的“电子榨菜”。他的每一次尝试都在向我们展示,创意没有界限,梦想可以展翅高飞。
今天,他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动漫进化史,讲述如何将一个小小阿宅的兴趣,发展成为了拥有千万粉丝的电子榨菜事业。未来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希望我们也能够追逐自己的热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找到我们各自的精彩。
庞晴予,一位12岁的花滑国家级健将运动员,同时也是同年龄段花滑国家健将中唯一一位仍在坚持全日制学习的八年级学生。别人的童年是鸟语花香,而她的童年是冰天雪地,每一个高难度的跳跃和旋转都是她不懈努力的见证。
在今天的演讲中,这位小小冰上小时工向我们展示着她是如何在冰场与学校中来回穿梭,在忙碌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学习节奏与练习节奏。“学习是为了自己,训练也是为了自己”,庞晴予在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角色的心理认同。人的一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逆境,狭路相逢勇者胜,学生运动员就是庞晴予的选择。
Jasper,一位勇敢地拥抱公众的眼光、做自己生活中的主角的年轻人。作为我们大家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小春”,从过去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5》到如今的TEDx演讲舞台,Jasper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锻炼着自己,不断尝试着新事物,在行动中平衡着“从小出名”所带来的身份认同矛盾感。
“生活就像一场采访”,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从一次次经历中学习,逐渐适应如何平衡聚光灯打在身上的感觉。我们不仅仅是参与者,我们是“明星”、是讲故事的人、是每个场景的灵魂,让我们将这种“特殊”变为一种力量,书写我们自己的故事,导演我们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聚光灯下闪亮。
《Do you like to play games? Let's change!》
Narumi Shunto,一位来自日本,但在上海长大的小中国通。他不仅精通中英日三国语言,更是一位对电子鼓、街舞、围棋和跆拳道充满热情的少年。
今天,他与我们分享他是如何从一个游戏小子转变为编程爱好者,告诉我们如何寻找爱好并从中获得乐趣,Narumi在演讲最后也倡导大家找到自己的爱好,将我们喜欢或是擅长的事物作为起点,不断保持爱好的新鲜感与挑战性。愿我们都能做出改变,找到爱好,投入其中,坚持下去!
《Energy for Everyone: the Next Tony Stark》
Matthew,一位对真正的宇宙充满无尽好奇的少年。 作为一个对天体物理学充满热情的少年,他沉浸在各种实验中,并以独特的风格在YouTube上分享他对科学的热爱。
在今天的演讲中,Matthew向我们展示了为何他称自己为“钢铁侠托尼·斯塔克”,他通过对永动机的思考带领大家一起探索电能量转换器的运作。在Youtube上的探索与对科学的热爱使得Matthew做出每一次尝试与挑战,由此他也逐渐形成了他的愿望,为每个人提供能量,成为下一个“托尼·斯塔克”。我们虽然不能创造出巨大的能源极其,但我们能通过每一个小举动拯救地球,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Allison,拥有着丰富的跨国教育经历,作为一名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探险家,从繁忙的香港和上海,到宁静的加拿大;从充满活力的美国,到野性的坦桑尼亚;再到多彩的马来西亚,她的学习之旅跨越了文化和大陆。 她的故事不仅是关于学科和语言的学习,更是关于自然和文化,生命的成长的。
今天,Allison带给我们了她的环球学习之旅,如果停止学习,就会停止成长,我们需要创造我们自己的学习之旅。世界就像一个大课堂,我们都将在多元的体验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机会。
《Life Investment Algorithm: Investing in Yourself in an Uncertain World》
Richard,不仅是一位专业的投资者,更是一位将投资智慧应用于个人成长的实践者。 他来自一个资源有限的小城市,却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向了国际舞台,走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的殿堂,最终在硅谷成为一名风险资本投资者。
在今天展示 的“人生投资算法”中, 他的分享不仅仅是关于投资的洞见,更是关于如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实现自我增值和持续成长的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生活的投资者,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故事。
手碟表演者:刘羽腾
表演曲目:原创手碟曲《时间初羽》
歌舞表演者:张涵嘉、杜韵茗
表演节目:《Another Day of Sun》
合影留念
2018年3月,TEDxZizhuPark由TED总部批准,由志愿者以非营利组织的方式独立运营。我们关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分享、学习、交流,激发创新,传播创想。
About TEDxZizhuPark Youth
TEDxYouth是2010年由TED官方为初高中学生专门提供的项目,它将青少年聚集在一起分享类似于TED的经历和体验,特别之处在于策展团队与演讲人都是十八周岁及以下的Youth。2020年TEDxZizhuPark Youth首次发起,我们致力于发掘青年的声音,向世界传递青年的力量。
阅读更多 … 活动回顾|2024 TEDxZizhuPark Youth年度大会「脉搏·Vitality」
2023.07.20
2023年7月11日上午,紫江公益基金会第十五次“彩虹计划” 评审会召开。经讨论,来自武汉紫江企业、佛山紫江包装、唐山紫江包装材料、眉山紫江包装、紫燕合金、紫江彩印、紫丹印务 的10位因本人或直系亲属遭受重大伤病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员工成为2023年下半年度受资助人。本次资助金共计17万元。
紫江“彩虹计划”自2016年 10月正式运行以来,受到了广大紫江人的关注和支持,累计有 2582 人次、43 个团队参与捐款。
截至目前 ,“彩虹计划”已经发放资助金1,438,000元 ,共资助来自15家 基层工会的帮扶对象90人次 。
温馨提示 :请小伙伴们一键点击文末的“阅读全文” 进入“会员登记”页面,完善个人信息,成为彩虹计划会员 。
阅读更多 … 彩虹计划第十五次资助
2023.05.22
紫竹可持续实验室 发布第三季紫竹可持续行动Action4Good——“低碳行动支持计划”以来,短短半个多月,我们收到了不少有趣的项目申请。它们来自循环经济、创客、森林冥想、旧物改造、性别平等、游戏化设计、食物教育、包容性设计等多个领域,但都很巧思地与低碳进行结合。
这些投递的申请来自Action4Good部分往年行动者和新朋友们,项目质量超出了我们的期待,于是我们多增加了一份入选的优质项目名额,从五个名额变成六个名额。我们期待行动项目在校区园区社区的场景中切换破圈。
项目评选标准上,我们分为以下四个维度:
我们也在此分享这些行动故事给大家,希望对你也有启发,也欢迎你联系我们来找这些发起人们合作哟~
标签:社会创新设计、参与式设计、弹性社区、土地正义
张子豪 , 伦敦艺术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专业毕业。毕业作品《社区移动染料花园》在伦敦展出,并获得由上海市浦东区举办的10X10 Sustainable Solutions三等奖。
我们的出发点在于日常中发现很多因为吃不完过期而产生的食物浪费 ,小而分散的闲置的土地 ,以及人工染料 的使用造成了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等,不达标的人工染色制品也会造成皮肤过敏等危害。生活中每天吃饭时都会产生一些果蔬皮,而有些果蔬可以用来制作天然染料,比如紫甘蓝,菠菜,胡萝卜等等。
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可持续低碳行动
1.社区染料工作坊 :参与者可以自带过期的果蔬和闲置的白色衣物来工作坊对衣物进行二次染色创作。这样既达到对闲置衣物的再利用,又能合理解决过期食物的问题。
2.在工作坊期间会给参与者分发一些染料植物的种子 ,可以在社区的闲置土地种植 这些植物,等到成熟之后采摘进行染色。 在这个工作坊中,让参与者意识到人工染料的危害,提高个人的可持续意识;其次,在对闲置衣物染色的过程中完成对衣物的二次利用;最后,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染料植物也能增加社区的植物多样性和减少土地浪费。
新能源汽车与太阳能充电站
————————————
詹娜 ,课程设计师与工作坊讲师。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工作人员(对接项目学校),电子工程师(为编程工作坊提供所需物料和技术支持)。
新能源汽车与太阳能充电站项目希望能够向更多青少年科普新能源的应用 ,以及推广可持续交通 的理念;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缩小乡村与城市在科技启蒙教育 方面日益扩大的鸿沟尽一份绵薄之力。
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可持续低碳行动
通过硬件编程工作坊的形式,我们带领乡村学校的学生体验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充电小车模型、图形化编程软件和可编程电子元件完成一个能够自动检测小车电量是否充满的太阳能充电站,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应用以及展望未来的可持续交通,同时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科技的兴趣与信心、锻炼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希望未来能够与更多乡村学校、城市学校以及科技企业有更多交流和互动 。
毛竹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曾任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会长,毕业后持续关注环保和可持续领域,自然之友“玲珑计划伙伴”,对食物议题有强烈的兴趣和行动力。
红树林 ,同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读,关注自然,曾参加过上海绿色营小组的自然讲解员培训;关注环境问题,曾参加过康奈尔大学《亲友气候行动》在线课程。
青年人没有充分的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行动 ,由于工业化农业的发展,青年人对食物敏感度不足,没有认识到饮食、自身健康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可持续低碳行动
通过前期线上共学解答困惑和后期食物打卡构建自己的低碳饮食方式:“低碳食物菜谱” ,建立低碳饮食习惯来达成这个目标。
孙惠丽 ,释放情绪教练、中科院心里咨询师、正念心理治疗师。深耕身心健康领域7年,曾在杉树公益教育公益平台帮助万名有志青年蜕变成长,提供能力和心灵上的陪伴支持;善于通过认知行为疗法,重塑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情绪。
丁晓梅 ,前乡伴文旅集团运营负责人、自探家园联合创始人。开启自我探索以来,致力于成为一名助力他人行动的“目标力教练”,并持续探索以不同的环境、地域、文化、能量场行成的场域,对于帮助个人在自我内在探索的影响。
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日益高涨的消费与外界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拼命前行。周末宅家,上班也是在室内,导致当代生活的后遗症:自然缺失症 。不仅如此,现代城市里人与自然日渐疏远、割裂,严重的会导致肥胖、注意力絮乱、孤独、抑郁、愤怒等一系列情绪问题。
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可持续低碳行动
通过在大自然中,安静地行走,感受花草的清香、周围环境带来的滋养,降低焦虑和工作、生活带来的疲惫感。通过和大树进行拥抱沟通,加强对城市的归属感,提升对自我的归属感,学会通过自然来释放压力。实现通过正念行走+抱树等简单有效的方式,减少通过购物、点外卖进行释放情绪和压力的方法。
标签:低碳 环保,包容性设计,营造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美好生活的连结
绿菟葵(夏瑾) ,47岁斜杠中年,按下暂停键的服装行业电商打工人。从16年开始思考过度消费,18年开始探寻自然生活,与开造平台共同设计懒人酵素桶,获得德国IF设计奖,中国发明专利。19年在行动村发布祛味君活动 ,成功进行多次活动,并形成工具包,进行多地复制。2022年,在看到萤火虫商业放飞活动文章后,写作了演播剧《守护那一点微光》。
真实体验游戏《且与光行》 ,从萤火虫保护议题出发,回应到处都是的“萤火虫放飞”活动对生态破坏的议题。至今还是有很多自然教育机构或商业在做萤火虫放飞活动。很多商家在有萤火虫分布的地区以低廉的价格找当地人收购,再批量倒卖出去。这种异地投放大多会导致放生即是放死 。另外,萤火虫放飞基本都伴随一个谎言,即强调萤火虫来自养殖基地,但实际情况是萤火虫养殖周期长,成本大,一般都是野捕,包装成养殖。作为都市人,我们是萤火虫商业营销的主要受众群体,我们也应该为萤火虫保护而发声。只有当我们的需求发生改变,才能真正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学会更善意的面对萤火虫的美丽,从而让萤火虫保护变得更有效。
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可持续低碳行动
这个项目虽然还在发展之中,但是慢慢衍生出一系列的行动和周边产品,比如通过在市集上与公众互动之后发展出原创的“萤火虫回归之旅”棋盘,这个棋盘将开源给更多小伙伴使用(后续我们会推出开源介绍文章)。
旧物改造同行项目交流与协作
————————————
息纳Syna ,艺术设计专业出身,【造旧】品牌创始人,专注于环保领域,擅长用生活旧物做可再生的设计改造。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伴随着的是生活垃圾的增加,而对于如何处理垃圾公众的认知相对单一,从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浪费及环境的持续污染。旧物改造的项目越来越多,但各自的声音都不大;另一方面,想要旧物改造的兴趣者没有相应的技能,也找不到可以学习的地方,现在直接看小红书和哔哩哔哩等平台学习并实践的很少,大多人还是需要伙伴或老师陪伴。
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些可持续低碳行动
【造旧】项目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7年时间。我们想要从自己做旧物改造的项目,转变成让更多同样做旧物改造的伙伴一起来对话、交流、行动,也许大家可以一起共创一个“旧物改造市集” 等联动形式,扩大我们的影响力等。
感谢其他项目参与Action4Good低碳行动支持计划的申请,每一份行动力量我们都很珍视,期待未来跟你们的项目在其他场景合作,
如果需要,也可以在行动村网站上以“紫竹可持续实验室”的标签发起组队项目,紫竹可持续实验室和Upbeing行动村都会帮忙发布组队信息 ,持续关注和支持项目哦。
欢迎来紫竹园区的幸福5号公益空间面基,进一步探讨可持续行动哦!
如何加入紫竹可持续实验室社群:
欢迎进群与我们各行各业关注
可持续发展的小伙伴一起交流 互动,
可添加 up章小鱼(upbeing2017)申请入群
如有疑问,也欢迎与我们咨询交流
如何发起“紫竹可持续实验室”项目: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行动村主页
点击右上方的“自创项目”,
撰写项目申请时选择
“紫竹可持续实验室”标签即可
阅读更多 … Action4Good 第三季:低碳行动支持 | 入选项目公布
2023.05.18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是上海市首家公益慈善教育中心,通过“研究引领·课程赋能·实践驱动”三驾马车,系统嵌入公益慈善教育,以公益实践为抓手,培养“仁爱之心,向善之举”——具有公益慈善之心,又具备基本的公益慈善专业知识和公益慈善素养,以及有志愿行动力的优秀人才。如果你具有公益心和责任感,如果你关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如果你对专业的公益知识感兴趣,欢迎持续关注并修读!
2023年暑期,我们邀请到杨志伟老师、张冉老师与王法硕老师为大家带来三门精品课程——《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公益品牌与公益营销》与《慈善文化与伦理》。无论您是在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是已经投身工作的职场人士;无论您是在华东师范大学,还是上海其他高校,甚至是在千里之外的其它城市......只要您怀有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也或者期盼了解更加专业的公益知识,那就快来加入我们,报名华东师大紫江公益暑期课程吧!
(1)华东师大本科生根据暑期学期选课渠道在本科教学系统选课;
(2)华东师大研究生及校外人士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5日16:30。
杨志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社会组织与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访问学者(2012),珠海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珠海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珠海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任,珠海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专家组组长、香洲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委员会委员,香洲区、斗门区、横琴镇、广州市番禺区社会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多家基金会常年专家顾问。
长期从事与社会组织、跨部门治理相关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部委及地方委托项目、行业组织及基金会委托项目等近50项。研究成果荣获民政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民政厅、珠海市多项奖励。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是紫江公益暑期课程,2学分共36课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非营利组织相关理论、两岸四地第三部门发展、战略规划、治理、公信力、使命、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公益营销、募款与慈善捐赠、志愿者管理、项目与组织评估、法律法规、政策倡导、政府购买服务、与营利组织和政府的互动关系、社会企业等内容。
课程探讨非营利组织的起源、特质和使命,探讨非营利组织的领域结构和组织间关系,深入解析非营利组织内部的重要决定因素,探讨组织发展和变迁潜力,并通过相关议题讨论和各组经验分享,增进学员对非营利组织组织运作及对公共政策影响的认识。
本课程规划以理论知识的传授、讨论为起点,协助学生建立非营利组织之概念和知识,融入社会科学之素养;利用讨论、非营利组织纪录片和引言报告,反思课程相关知识并突出问题,引导出学生的民主与伦理素养;进而发展出采取社会行动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深化科学和媒体素养。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两岸四地第三部门发展比较分析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与策略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第六章 非营利组织募款与慈善捐赠
第七章 非营利组织与志愿服务
第八章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伙伴关系
……
通过本期“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对非营利组织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志愿活动以及慈善活动不断出现,但囿于平时学习及生活的忙碌,一直没有机会系统了解相关信息。这门课程的学习,并未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文本知识,而是让我们亲身参与到了相关慈善活动中,在体验式慈善中对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管理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同时,在线上课程中,融入了许多实际案例,让干巴巴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具体,具有实践性。
——2020级金融学专业冯醴颍
本课程的内容专业性很强,比我想象的充实。经过两周的学习,让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慈善组织,比如从需求和需要的区别到公益和慈善的区别。通过引言报告和体验式慈善,我自主探索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领域,教师的点评帮我改正了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体验式慈善让我真正参与到了慈善活动中,从而为有困难的人群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慈善组织的登记到开展慈善活动再到后续的管理,每一步都充满挑战。结课之后我会继续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2020级会计学专业阿丽米热·巴图尔
这9天的学习使我对非营利组织组织运作有了一定理解,同时也纠正了我的一个认知错误——“营利”=“盈利”,非营利组织不是不能获取利润,而是不能以营利为宗旨与目的。在课程中,我也通过引言报告、体验式慈善等形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各类非营利组织,并亲身参与了慈善捐赠,认识到了慈善对于社会运作的积极意义,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慈善项目,为慈善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1级物理学专业周文鼎
经过两周的学习,我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认识也进行了更新。在此之前,我对于它们的了解仅局限于如红十字会那样的慈善组织。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相关材料的观看后,我知道非营利组织包括了社会福利组织、私人基金会、公共慈善机构等多个分类。也了解到现在国内外各种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新的角度的认识。此外,我对于非营利组织管理相关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对于许多慈善项目,我知道了许多之前从没注意到的问题,同时想到,进行慈善行为并不是【筹款—发放】这么简单的。在课程结束后,我相信我将有更多投身于各种慈善项目的信心和意愿了。
——2021级英语专业刘佳雯
在本次课程中,本小组在学习到关于非盈利组织的知识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在老师的要求与引导下,为慈善组织发起了捐款,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于课程,老师与同学的问答互动保证了老师能第一时间得到同学对于学习情况的反馈,该模式也使整堂课更加生动,同学学习相关知识时也不会感到十分枯燥。
——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魏昊楠
九天的课程,时间虽短,但老师用丰富全面的内容带领同学们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论、使命、管理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每堂课的互动,同学们在发言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思维,同时也吸纳多元专业背景的同学的观点。十分推荐大家选修本课程!
——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范乐仪
张冉,管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在悉尼大学商学院等多个海内外机构任兼职研究员,担任上海市社会组织星级评估专家、上海市民政、市残联研究专家,以及SSCI、CSSCI多家期刊的匿名评审专家等。在国际SSCI期刊、国家自科基金认定重要期刊等CSSCI期刊上以第一或独立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中国社会组织声誉管理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行业协会能力建设》和《现代行业协会组织能力》等多本社会组织相关著作;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项,以及上海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等部门立项课题10余项。 张冉教授开设的《社会创新与创业》课程入选2022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本课程以公益事业主体如何进行公益品牌建构、开展公益营销为核心内容,主要通过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和讨论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公益组织和企业在公益品牌建构、公益营销中的行为模式和优秀实践,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公益品牌、公益营销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操作流程,提高学习者公益品牌和公益营销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公益品牌和公益营销的基本理论体系、公益品牌的建构方法和公益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技巧,以提高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兴趣。
修学本课程后,学生将对公益品牌和公益营销的理论体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正确解读公益领域中的竞争性现象,能够对公益品牌进行初步设计和建构,能够利用公益营销的常用策略助推公益品牌建构和公益组织发展。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公益品牌概述
第3章 公益品牌设计
第4章 公益组织的品牌项目管理
第5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品牌
第6章 公益品牌危机管理
第7章 公益品牌实践分析
第8章 公益营销概述
第9章 公益营销的环境分析
第10章 公益营销的目标市场与策略
第11章 公益组织的竞争者分析与策略
第12章 公益组织的产品策略
第13章 公益组织的定价策略
第14章 公益组织的分销策略
第15章 公益组织的推广策略
第16章 企业公益营销
01 教师介绍
王法硕,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特邀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政府创新、数字政府、数字时代公共治理、公共政策执行。出版个人专著2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项,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特等奖。
慈善文化与伦理是一门讨论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分析当今慈善文化和伦理现象、探求慈善伦理规律的新兴应用型课程。本课程旨在讲授、研讨慈善文化和慈善伦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构成、特殊性与普遍性,以及慈善伦理的价值诉求与实践问题。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座和体验式教学为辅。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加多维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和慈善情怀,提高他们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和能力。
中华慈善文化、宗教慈善文化、慈善文化现代化、慈善伦理的价值基础、慈善组织公信力、慈善动机的伦理追问、互联网慈善伦理、西方国家慈善伦理、慈善伦理规范体系的建构。
阅读更多 … 华师大公益人才项目| 2023年紫江公益暑期课程招生啦!
2023.05.18
5月1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责任金融家俱乐部组织了20名MBA同学前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紫竹高新区”)进行企业参访。活动旨在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科创战略,并亲身体验紫竹高新区的创新文化和创业氛围。
参观中,同学们先来到展厅,了解紫竹高新区的概况。紫竹高新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南部,交通便利。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组成。2002年6月奠基,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由政府、民营企业和大学共建,全新的组织架构与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运营数据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稳定增长,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9位,是中国唯一一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运作的国家高新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
接着,同学们参观了ET空间和创投中心,了解紫竹高新区对于科创企业的扶持政策和创新服务。ET空间是紫竹高新区的种子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为初创企业提供从管理咨询、政策解读,到创业培训、投融资等全链条服务。而创投中心则是一个以服务科技产业生态和创新创业投资为主要方向的机构,拥有政策资讯、目标导向、资源对接、投融资等一系列功能,为发展型科创企业提供全球性的资源整合、资助拓展和行业对接服务。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紫竹高新区孵化出的颇具代表性的独角兽企业——ZStack(云轴科技)。紫竹高新区为云轴科技提供了孵化服务,包括场地、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云轴科技快速成长和发展。历经多年发展,ZStack客户数和销售额逐年倍数增长,服务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个行业场景、2500家客户。
此次参访使同学们对于科创企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对于一个成功的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及其对于初创企业的有效扶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 紫江基金会
报名加入,可点击“ 阅读原文 ”。
阅读更多 … 【高金-紫江大讲堂】企业参访系列首期活动圆满成功
2023.03.17
2023年3月16日下午,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于紫竹高新区本部大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沈雯、郭峰、李彧、唐继锋、陈琳、刘罕和夏光七位理事全体出席,胡兵、侯郁和秦正余三位监事及秘书处工作团队列席会议,会议由理事长刘罕先生主持。
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现场照片
与会理事认真听取和审议通过了陈琳秘书长所做的2022年度基金会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和沈文韬财务负责人所做的2022年度基金会财务决算报告和2023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与会理事和监事们充分肯定秘书处的各项工作,对新的一年提出要求和期望并将继续全力支持基金会发展。
2023年,基金会将继续在公益行业支持、可持续发展、员工关怀与企业公益、公共健康与社区韧性四个方面精耕细作,挖掘、撬动和引领身边优秀资源群体参与公益,并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持续推动公益行业交流打造平台,建设区域公益生态系统,促进破圈跨界合作创新。
阅读更多 … 紫江公益基金会二届六次理事会成功召开
2023.03.07
3月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文史哲楼人文沙龙(冯契陈列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继锋,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罕,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副秘书长范嘉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文军、副院长黄晨熹、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庞荣、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冉等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宛姝主持。
首先,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专项基金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庞荣围绕研究引领、课程赋能和实践驱动三个方面展开汇报,在研究板块 ,“紫江公益慈善专项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公益与美好生活:公益慈善行动下的共同体建构》出版;在课程板块 ,以推进公益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多元化、公益教育课程的精品化、公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化、以微专业推进公益教育的系统化四个方面为抓手不断优化知行合一的紫江公益慈善教育模式;在实践板块 ,积极探索以公益育人推动卓越育人,重视实践育人的正向辐射效应,通过打造“第二课堂”培养优秀的青年公益慈善人才。同时,简要汇报了2023年的工作要点,一是 不断推进研究院项目的常态化发展,二是 持续做好课程体系的研发和完善工作,三是 大力促进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品牌化建设,四是 注重社团组织架构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建设工作。
各板块负责人重点介绍了项目情况,文军介绍了研究院2023年研究课题的申报情况,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公益慈善的研究,将继续推动寻甸暑期实践项目,扩大项目辐射面,通过研究院进行专业发声,进一步打造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品牌项目;黄晨熹重点介绍了微专业的建设情况,未来将聚焦专业认同感的提高,做好新一届微专业的招生;张冉提到紫江公益学园已经形成 “学生领读、专业老师指导、全员讨论交流”的读书分享模式,未来会继续扩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
会议书面审议了2022年财务决算和2023年财务预算,同时与会理事就专项基金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项目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目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详细介绍了学校设置微专业的初心以及培养模式,提出公益慈善项目可以与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结合,进一步推动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实践融通发展。
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继锋对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项目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表示了肯定,他表示紫江集团将继续与华东师范大学携手打造公益慈善育人品牌,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罕首先感谢项目各方过去一年的投入,并希望华东师大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项目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充,尤其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推动公益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表示,六年来经过与华东师范大学的通力合作,项目不断创新,已逐步形成公益品牌。紫江公益基金会和华师大的配合十分默契,过去一年双方保持着顺畅的沟通、积极的协作。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打磨项目,进一步提升项目影响力,后续合作中紫江公益基金会也将持续为项目提供鼎力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对项目获评2022年度上海市社会组织品牌项目表示了祝贺,同时对于项目未来的发展走向,强调“高质量”和“新拓展”两个关键词,项目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引领,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既要面上拓展也要深度拓展,踏实走好每一步。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对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项目始终围绕培育“仁爱之心、向善之举”的公益慈善人才为目标,随着深耕细作已逐步开花结果,相信在多方的支持与联动下,这朵公益之花一定会更加绚烂。
会议签署了会议决议并合影留念。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扩展资源、发挥优势、深耕细作,推动项目高质量多元发展!
阅读更多 …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召开
2022.07.21
2022年7月13日上午,“彩虹计划”评审会在线上召开。各基层工会按照申报要求严格把关,认真核实,如实评价申报人员本人及家庭情况。经过评审委员严格审定和反复讨论,最终确定2022年下半年度受资助人名单和金额。
此次收到彩虹计划资助的共有5位员工及家属,他们分别来自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上海紫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唐山紫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和沈阳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 。因本人或直系亲属遭受重大伤病而造成生活困难,他们成为“彩虹计划”第十三批 受助者,收到了共计8.5万元 的资助金。
一棵树摇醒另一棵树,唤醒整片森林,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装点整个天空,善者如是。“彩虹计划” 希望用认真坚持的精神凝聚更多向善的力量。
紫江“彩虹计划”自2016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受到了广大紫江人的关注和支持。截止2022年中,发放资助金共1,411,000 元 ,共资助来自15 家基层工会的企业帮扶对象75 人次。2552 人次,43 个团队参与捐款。
温馨提示 :请小伙伴们一键点击文末的“阅读全文” 进入“会员登记” 页面,完善个人信息,成为彩虹计划会员。
阅读更多 … 彩虹计划第十三次资助快讯
2022.07.07
看见自己、了解自己、获得接纳、遇见懂得自己的人……这些是很多人内心不懈的追求。特别当我们经历居家防疫,生命被“折叠”了两个月之后,身体从束缚中挣脱出来灵魂更渴望交流。「“艺”起拥抱 “心”生未来」计划 在两个月中提供了六期艺术疗愈工作坊 ,在本次以“六月相聚 探索戏剧” 为主题的系列戏剧疗愈工作坊中,近20位伙伴在一个月内完成四次线上戏剧探索,共同走过一段探索心灵的戏剧疗愈之旅。
「艺」 计划戏剧营回顾
每一次探索 都是心灵的疗愈
这些伙伴拥有不同背景和身份,有来自紫竹园区的白领、有来自华师大和交大的研究生、有来自上海高校的大学老师、还有来自政府的公务员…… 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在这个充满温暖和能量的团队中,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路人到朋友,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滋养着。
回顾自六月以来的四场戏剧疗愈工作坊,每周五晚上7点,所有伙伴准时相聚线上直播间,在子琦和李程老师的带领下,营造出一个安全、信任的戏剧场域,在这里每个人都很容易敞开心扉、打开心灵,与过去的自己、父母、爱人、他人联结,获得觉察、抚慰和体悟。
大家一起用戏剧游戏、舞动、回忆、讲述、表演、动作、声音、表情……表达自己,互相支持,用“戏剧”的方式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六月。一位伙伴说:比起过去,我们更期待未来 。这也正是「艺」计划发起的初心——希望用艺术拥抱自己,拥抱他人,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面向未来!
#1
第一场
与自我的内在关系
在舞动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什么觉察?
*最触动我的是在放歌舞动的环节,有种让自己卸下枷锁、主动打开的感觉。在释放自己内心中那部分自己想要努力保护而掩藏起来的部分,感觉这部分悄悄出来透口气真的很美好。希望自己下次打开更多吧,特别是在肢体上,把局促再减小一点。
*在舞动冥想的时候,老师讲到把鹅卵石放到心里的那条河里荡漾去了一圈一圈的涟漪。荡漾这个词让我很有感觉。我觉得荡漾是一种很幸福的感受。一个看似很遥远的梦想,似乎不能放进现实里面。但现在走的每一步路,又是在朝着那个梦想前进的,就好像是那个梦想也带给了我一些力量和鼓舞。在我的河流(现实生活)里泛起涟漪,我就会感到很开心和幸福。也会因此觉得,人间值得,路慢慢走就好了,不用着急。
*我发现长期在规则中的学习和生活,好像让我不知道怎么去玩耍了,潜意识里好像都带着规矩。舞动的时候,即使老师说随心,但是总是会想着这个是否跟上节奏?是否会被他人觉得不好看?这个好像不算是意料之外的,但是带给我的反思,就是我希望未来学会多模式生活吧,在无需规则的地方,就做回自由的小朋友吧。
*听音乐舞动身体的环节,特别是听第三首歌的时候,我脑海中有很具体的画面,我带着女儿在我父亲的菜地里浇水、摘果,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惬意,父母、丈夫、女儿健康,关系融洽,我对现状是满意的,唯一的焦虑或期待是希望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或者说认识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下滑查看更多
#2
第二场
与父母的亲情关系
从这14幅图画中,选一副能够代表你和父母关系的图片,说说为什么?
*我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日子过得鸡飞狗跳的,挨打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我回忆和父母的生活点滴,印入脑海的是在西瓜地摘西瓜遇到大雨,父亲用雨布给我搭出一个可以临时遮挡风雨的小棚子;非典那年高考学校封闭管理,两个月没有回家,父亲翻学校院墙去看我,整个午休都陪我聊天……我奇怪自己可以忘记那么多不开心,留在记忆中的多是感动和幸福。现在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仍然让我内心感到富足和安宁,哪怕一根细细的蜘蛛网拉扯着,但我知道自己不会掉下去,所以我选择了图片4。
*说到父母关系,一直是比较模糊的,或者说是权威高高在上的。我一眼就看到了5号图片,一个个独立的圆,像一个个远行的脚印。父母与我最大的财富就是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能力,追逐自己的内心。可能因为在原生家庭中没有与父母相处的和长期共同生活经验,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后就会想要去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这个时候发现陪伴对养成独立的思考人格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妈妈给我的感觉与10号画相似。左右对称的两个物体类似于我和我爸爸的角色,中间小人扮演一个隔离两者接近的角色。从小我和爸爸很少交流,我们的脾气都挺暴躁,每次交流基本都以碰撞和冲突结束,而妈妈就是扮演一个调和者,尽量不让我们出现面对面碰撞的情况。10号中小人脚下没有踩到地上,就类似于妈妈在我俩之间其实是一直都是处于悬空的状态,妈妈处在中间是很痛苦的。我尝试过和爸爸和解,尽量不和他发生冲突,但基本没有成功过。我很心疼妈妈,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只希望自己能够快快长大和成熟。
下滑查看更多
#3
第三场
与爱人的亲密关系
你和爱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了什么?
一位拥有幸福婚姻关系的女性伙伴这样写道:
我与老公的关系是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可以交流。他每次去我爸妈家都会带点吃的,两个西瓜或一袋桃子,诸如此类。我没有他心细,但我可以管住我的嘴。他喜欢在抖音上买各种健身养生器材,我从来不说买这种东西有什么用或不好,不批评,但如果他自己说这器材没啥用时,我会问那要不要退,他每次都说不要退了,那就不要退了。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对自己很大的肯定和认可。
一位在婚姻中学到责任的伙伴这样写道:
先生让我对“婚姻”对“家庭”学习到的是责任,担当,坦诚,面对很多风风雨雨婚姻需要经营共同成长而不是停留在相遇时候的吸引。良好的亲密关系是能提出对方的“不好”还能“护短”且成长。
一位正在读研究生的男孩这样写道:
我有过两段恋爱经历,对于这两段恋爱经历里面的关系,我的印象都有点糟糕。这两段感情都是以甜蜜开端,经历了许多快乐日子,但都走向了糟糕的结局……这两段感情经历带给我的感受都是苦涩的,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找女朋友这件事情持有负面看法。现在回头看,最大问题是没有做好沟通,两个人最重要的是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所有事情都会有一个折衷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每次都是选择了比较偏激的做法。
#4
第四场
与伙伴的友情关系
四叶草象征美好幸福,画一幅你喜欢的四叶草的画,写一句送给自己的话。
参与者们创作的四叶草
「艺」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基于人本主义原则的表达性艺术疗愈工作坊,借助绘画、戏剧、音乐、即兴表达、舞蹈等非语言的形式,关注参与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帮助个体提升能量。艺计划希望用艺术拥抱自己,拥抱他人,分享温暖,推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阅读更多 … 「艺」计划戏剧营回顾 | 每一次探索,都是心灵的疗愈
2022.07.05
2022年6月30日上午,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于紫竹高新区本部大楼七楼会议室举行。沈雯、郭峰、李彧、唐继锋、陈琳、刘罕和夏光七位理事全体出席,胡兵、侯郁和秦正余三位监事及秘书处工作团队列席会议,会议由理事长刘罕先生主持。
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现场
与会理事认真听取和审议通过了陈琳秘书长所做的2021年度基金会工作总结、2022年度第一、二季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计划,和沈文韬财务负责人所做的2021年度基金会财务决算报告和202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与会理事和监事们对基金会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示肯定,对基金会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表示会尽自己的力量为基金会多做一些工作。
阅读更多 … 紫江公益基金会二届四次理事会顺利召开
2022.05.16
5月13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联合主办的“弱势群体救助与市民心理支持:沪上公益机构如何加强共同行动 ”在线上成功举行。来自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一线工作者和高校师生共3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围绕“公益机构在弱势群体救助、市民心理安抚与支持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公益机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强共同行动、高校可以提供哪些支持”等问题展开了深上海仁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宛馨入研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周俊 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
上海仁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宛馨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创始人、NCP 生命支援网络发起人郝 南 ,商业生态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主编孙海燕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公众参与部总监张唯琼 ,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队长徐俊 ,上海闵行区橡树婚恋服务中心主任臧瑞 ,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刘嵩杰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唐有财 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俞祖成 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宋程成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黄晨熹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张麒 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翁士洪 副教授等11位嘉宾分享了上海新冠疫情期间在弱势群体救助和市民心理支持方面的相关工作和想法。
来自公益机构的嘉宾介绍了组织在疫情期间的各类救助措施和行动,比如仁德基金会以平台采购和跑腿等方式为独居老人和外来流动人口提供生活物资。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多方联合行动提供在线问诊、心理咨询和社区救助等服务。商业生态工作室以线上早餐会的形式传播专业知识。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发起“守护上海抗疫济困专项行动”,为社区、单位、居民和抗疫工作者提供支持。上海三栖救援队充分发挥在应急救援和防疫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第一时间投入到室外环境消杀工作中。上海闵行区橡树婚恋服务中心在疫情初期便着手提供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专业咨询师队伍。
来自高校的嘉宾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疫情防控志愿参与经历,分享了关于构建社区在地救助网络,搭建公益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和促进公益联盟等方面的想法。
(从左到右依次为:王宛馨、郝南、孙海燕、张唯琼、徐俊、臧瑞)
(从左到右依次为:唐有财、黄晨熹、张麒、翁士洪、俞祖成、宋程成)
随后,与会嘉宾进行了互动讨论,提出了社会组织需要下沉到社区,增强与街道、社区居委对接的能力,需要构建公益行动社会网络,联合开展共同行动;高校应积极发挥作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等极具启发性的观点。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 范嘉妍)
最后,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范嘉妍 对会议进行总结。她提出,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上海这座超大城市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始终在积极行动的公益组织的贡献。她表示紫江公益基金会将继续和公益、高校伙伴们一起为协同合作尽一份力。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
阅读更多 … “弱势群体救助与市民心理支持:沪上公益机构如何加强共同行动”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05.08
“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紫江呼吸健康专项基金’是2020年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联合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发起设立的专项基金,面对上海疫情,专项基金也积极参与行动,提供援助物资。以下文章转自‘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
面对上海严峻疫情形势,社区一线工作者、学生志愿者闻令而动,不辞辛苦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保障家园安全、校园安全和防控狙击疫情蔓延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加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社区一线工作者、学生志愿者及弱势群体提供后勤保障和精神鼓励,2022年4月,“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紫江呼吸健康专项基金” 组织采购食品、口罩和防护服等生活保障及防疫物资共计30万元,分别捐赠给上海市华师大一村、华师大二村、华师大中江小区3所社区,以及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3所高校 ,向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和学生志愿者表示慰问,为其坚韧不拔、坚守岗位的抗疫精神加油打气!
疫情防控常态化仍在继续,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动态清零、逐步开放,一定能科学有效地打赢这场健康守护战!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紫江呼吸健康专项基金” 是2020年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联合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发起设立的一个专项基金,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支持其他呼吸疾病相关科研攻关事业、教育项目和公共医疗卫生保健科普项目为使命,共同守护公共健康安全。
截至目前,“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紫江呼吸健康专项基金” 已进行6场“健康科普进社区·多学科公益义诊”系列活动,为相关人群进行呼吸疾病、糖尿病及职场亚健康预防的健康指导和专家义诊;在教育方面,支持广州市执信中学开展“生命科学创新实验课程建设项目”,已完成了课程架构搭建、实验室场地规划、实验仪器采购等;在科研方面,资助相关单位开展1个重点科研项目和6个面上项目共230万元。
撰文|林南松
编辑|刘文婷、林立晴
审核|钟智威、莫静思
总编审|夏凯
阅读更多 …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紫江呼吸健康专项基金援助上海防疫
2022.04.24
3月以来,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上海疫情防控再升级,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中的紫江公益学园志愿者们 纷纷参与到华东师范大学校内外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中。她们主动报名、积极作为,投身抗疫一线,忙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她们虽身如萤火,但仍绽放属于自己的一份光芒。她们有的奔走在核酸检测点,有的坚守在宿舍楼宇,有的肩负起物资搬运、环境消毒等任务。
核酸检测志愿者
(图为潘黄嘉同学)
在华东师范大学封校期间,主动参与共青场区域的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和引导的志愿服务。服务期间主要负责提醒被采样者保持一定距离、正确佩戴口罩、准备好被扫码的界面和从指定出口有序离开,另外还帮助了部分不能熟练打开核酸码的被采样者和行动不便的被采样者顺利接受核酸检测,使得整个检测流程保持较高的效率并且未出现工作失误。
——潘黄嘉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公共管理学院
选修2022年紫江公益课程《社会创新与创业》
食堂志愿者
(图为周笑如同学)
学校设有盒饭、风味餐、奶茶、水果等多个购餐点,风味餐数量有限,凭券购买。志愿者需要根据食堂内外的人数变化,引导队伍,适时地引导和劝阻,防止食堂内部聚集。同时盒饭种类繁多,分在不同的队伍,志愿者需要解答同学的疑惑,维持排队购餐的秩序,同时提醒同学随时戴好口罩,保持一定距离。
——周笑如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公共管理学院
选修2022年紫江公益课程《社会创新与创业》
楼宇物资分发志愿者
(图左为刘静同学)
在学校进入封闭管理期间,作为一名党员,我主动报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并担任所在宿舍楼的楼长助理,协助楼长老师处理楼内事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是协助楼长老师,传达学校和片区的相关防疫要求和工作安排;二是对接宿管阿姨,帮助宿管阿姨分发一日三餐和防疫物资;三是安抚楼内同学,将楼内同学出现的各种问题、遇到的各类困难反馈给楼长老师。30多天的志愿者工作虽然忙碌劳累,但很充实。
——刘静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公共管理学院
紫江公益学园社员
环境消杀志愿者
(图为庄怡心同学)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学校发布招募消毒志愿者通知的第一时间,我便主动报名了负责所在楼层的环境消杀工作。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按照学校消杀的培训要求和注意事项,每天8:30,12:00和18:00对寝室外的走廊、墙面、盥洗室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
——庄怡心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公共管理学院
紫江公益学园社员
巡逻监督志愿者
(图为卢晋妍同学)
封校期间,校园内只留下了少部分教师站岗,虽然还有后勤的叔叔阿姨,但人手仍然缺乏,我们学生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了志愿服务。为加强管理,学校将中北校区分为河东、河西和丽娃三个片区。照片中当天,我是河西丽娃片区交界处的站岗员,负责监督、防止学生跨片区传递物品。站岗期间,没有发现传递物品的现象。这说明我们作为华师大学子,都在认真遵守防疫规定。愿春常在,希望永存!华师大一定可以重新充满生机,我们一定能度过这次疫情。在解封后,去拥抱美好!
——卢晋妍
教育学部教育学类
选修2022年紫江公益课程《社会创新与创业》
校外疫情防控志愿者
(图为方夏瑞一同学)
在疫情爆发的初期,我在所居住的小区中担任志愿者。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一是帮助排队做核酸的居民准备健康云二维码,二是根据居委提供的名单上门上户按门铃提醒尚未做核酸的居民下来做核酸。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方夏瑞一
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
紫江公益学园社员、2021年“紫江公益之星”
阅读更多 … 助力防控,共同战“疫” | 紫江公益学园志愿者在行动!
2022.03.25
公益实践是 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中很重要的板块,紫江公益学园自 2020年由华东师大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发起 以来,一直积极 推动学生公益实践。日前, 第二届“善·研”公益研究项目和“创·益”公益行动计划结项答辩活动成功举办,七个立项资助项目顺利完成答辩,成功结项。以下文章来源于紫江公益学园。
紫江公益学园第二届 “善·研”公益研究项目、
“创·益”公益行动计划
结项结果公示
导 语
2022年3月23日下午,紫江公益学园第二届“善·研”公益研究项目和“创·益”公益行动计划结项答辩活动正式开始。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刘亚娟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俊教授、张冉教授、王法硕副教授、邱婕老师和张继元老师担任评审老师。最终,七个立项资助项目顺利完成答辩,成功结项。
项目名称
类型
获奖情况
赋权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机制研究
研究类
一等奖
“陪伴星星,温暖同行”——高校学生助力大龄心智障碍人士喘息服务实践“
实践类
一等奖
解构与重构:公益项目中的政企社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以“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为例
研究类
二等奖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
实践类
二等奖
“儿童哲学+”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以儿童真、善、美的促进为方向
实践类
优秀奖
“银发补习班”——帮助乐龄人士学习智能手机的双线方案
实践类
优秀奖
在“系统”与“生活”之间——女性外卖员的职业选择与劳动境遇
研究类
优秀奖
答辩风采展示
从立项到结项,七个项目披荆斩棘,最终将凝结了全体成员智慧和劳动的项目成果展示在我们面前。评审老师们结合各个项目的结项报告和汇报展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以下是团队答辩风采展示:
项目一:
赋权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
答辩人:赵晓翠
“赋权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项目以赋权作为研究视角,从社会组织与帮扶对象的关系入手,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成员以“新力优品计划”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最终得出社会组织赋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以人为本”;赋权机制为层级赋权;以人为本赋权机制具有良好的帮扶效果等结论。
项目二:
“银发补习班”——帮助乐龄人士学习智能手机的双线方案
答辩人:何杏
“银发补习班”——帮助乐龄人士学习智能手机的双线方案”项目采用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帮助上海市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以帮助老年人跨越心理障碍,进一步逾越数字鸿沟,不被数字化时代所抛弃。
团队成员以乐龄人士为研究对象,线上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抖音视频号等多个平台账号,帮助老年人在娱乐过程中学习智能手机相关知识。线下通过制作教案,联合上海其他高校志愿者团队,与各社区对接,定期开展手机志愿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项目三:
“陪伴星星,温暖同行”——高校学生助力大龄心智障碍人士喘息服务实践
答辩人:金皓月
“‘陪伴星星,温暖同行’——高校学生助力大龄心智障碍人士喘息服务实践”项目在于为心智障碍人士(尤其是大龄人群)照料者提供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 “喘息”服务。希望通过与心智障碍者近距离接触提升大学生群体乃至社会对于孤独症、自闭症患者的认知,减轻心智障碍人士照料者的身心压力和健康风险,通过服务与实践改善孤独症群体尤其大龄患者及其家属的处境。
项目四: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
答辩人:谢潇羿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项目在现有时间银行模式基础上进行拓新,在原有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70岁以上)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加入了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获取并记录服务提供者(低龄老年人和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提供者赚取时间券并储入用户自己的时间银行账户。
小组成员建立了完善的微信小程序提供服务,也和紫江公益基金会取得合作,对于未来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规划。
项目五:
“儿童哲学+”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以儿童真、善、美的促进为方向
答辩人:尹紫涵
“‘儿童哲学+’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以儿童真、善、美的促进为方向”团队成员聚焦于儿童哲学教育,旨在提升儿童4C思维,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怀性思维、协作性思维,通过基础性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项目设置了“真”、“善”、“美”三个板块的课程,针对7-12岁的儿童,以诗歌、绘本、实验等为刺激物,通过哲学提问与讨论的方式,锻炼儿童思维的能力。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次线下活动,广受好评。
项目六:
解构与重构:公益项目中的政企社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以“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为例
答辩人:肖江林
“解构与重构:公益项目中的政企社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以‘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为例 ”团队成员通过现有的研究对政企社跨部门合作进行基于文献的梳理,厘清了现有政企社合作关系,并且深入调研了“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这一公益项目中的跨部门合作机制,采用深度访谈法调查了政企社不同部门的关键人员,调查内容详实充分。
在分析了“爱飞翔”项目的内部机制后,团队成员根据理论、实践经验和自身的努力拓展了机制的内容。
项目七:
在“系统”与“生活”之间——女性外卖员的职业选择与劳动境遇
答辩人:文若霏
“在‘系统’与‘生活’之间——女性外卖员的职业选择与劳动境遇”项目聚焦于女性外卖员这一群体,通过实证研究,选取了上海、四川、江西三省的数十位女性外卖员深入访谈,并拍摄了视频,了解了女性外卖员职业选择的原因以及目前的劳动境遇。
小组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以及田野调查,立足于外卖行业的现状,期待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女性外卖员群体,同时希望能够打破人们关于职业的性别桎梏。
阅读更多 … 紫江公益人才培养 | 紫江公益学园第二届“善·研”“创·益”公益研究项目和行动计划顺利结项!
2022.03.08
2022年2月24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第一届第五次理事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文史哲楼人文沙龙(冯契陈列室)举行。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继锋,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罕,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副秘书长范嘉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教务处处长、招生办主任孟钟捷,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文军、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黄燕、副院长黄晨熹,经管学部教授、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校友工作办公室兼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捷等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宛姝主持。
首先,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专项基金2021年工作报告。分别由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文军对紫江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研究院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对紫江公益慈善中心的课程进行汇报,经管学部教授、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全面介绍了2021年公共管理学院紫江项目的进展情况,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对2021年大夏书院在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上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汇报,四个条线的工作内容涵盖专项基金项目的研究、课程、实践板块。
随后,会议书面审议并通过了专项基金2021年财务决算,同时,周俊教授从规划背景、项目定位、战略目标与任务、组织实施四个方面详细汇报了专项基金二期规划方案。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专项基金的课程设置、项目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热烈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指出,经过五年的发展,项目已经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东师大公益慈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打造公益慈善事业的研究高地。
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继锋提出项目下一步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高地,并表示将继续支持打造品牌项目。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罕认为2021年项目参与度、影响力和呈现度都有较大提升,此项目在全国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可以在现有二期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力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认为,经过与华东师范大学的通力合作,以培养具有公益人格的人才为目标,项目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提升了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的认知,但是公益人才的培养道阻且长,仍需大家竭诚共力,希望下一个五年通过整体组织框架的优化,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公益人才培养项目。
最后,会议签署了会议决议并合影留念。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大建设,以更加多元合作的方式迎接下一个五年!
阅读更多 …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第一届第五次理事会召开
2022.01.22
1月6日下午,紫江公益基金会“彩虹计划”评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最终确定2022年上半年受资助人名单和金额。此次收到“彩虹计划”资助的共有8位 员工及家属,他们分别来自紫江企业股份南京分公司、紫江彩印、紫泉包装、紫江新材料和紫东尼龙 5家企业。因本人或直系亲属遭受重大伤病而造成生活困难,他们成为“彩虹计划”第十二批受助者,收到了共计15万元 的资助金。
如今,“彩虹计划”也满5周岁 了!
自2016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发放资助金共1,326,000元,共资助了来自17家紫江各企业帮扶对象70人次,用心写就了70个温暖故事 。
2020年10月,一位有着17年工龄的紫江员工在例行体检时发现肿瘤,手术后病理报告仍显示严重,又再次进行了手术。因丈夫身体也不好,儿子即将高考面临上大学,自己又需要长期服药,高昂的治疗费用和家庭开支使生活压力骤然加大。员工所在企业工会全面了解情况后,协助其及时申请了彩虹补助金,助她渡过艰难时期。令人欣慰的是,她术后稳定,已回到工作岗位。
故事中的他们,虽然遭遇意外或重大疾病,但在工作中却有着许多闪光点 。有的因表现优良被评为优秀员工,有的经公司推荐参加继续教育获得大专学历;有的在紫江20多年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们没有华丽的语言和惊人壮举,但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紫江人精神。
“彩虹计划”也用平凡的坚持,在默默守护中传递温暖与力量 。企业工会对于申报十分重视,一方面主动关心困难员工情况及家庭环境,协助员工进行申请,另一方面做好材料收集及背景核实工作。“彩虹计划”的评审们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材料进行反复审阅、充分讨论,严把审核关,希望把紫江的关怀传达给最需要的员工。名单一旦确认,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直接将款项直接汇至受助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5年 是开始,5年也是新的起点。五年来,“彩虹计划”已受到广大紫江人关注和支持,累计2537人次,43个团队参与捐款。去年,基金会又启动了助学“圆梦计划”,为经济困难员工子女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专项资助。紫江公益基金会希望让爱继续延续,为一时遭遇困难的员工带去温暖和希望,助力更多紫江员工家庭筑梦未来。
阅读更多 … 这次8名员工获资助!“彩虹计划”五周年啦
2022.01.18
2021年12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秋季课程《社会公益案例分析》顺利结课。
《社会公益案例分析》由社会发展学院薛红博士主讲。2021年7月该课程获得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实践类)。课程围绕着社会公益这个主题,主要讨论了公益与慈善、非营利组织、社会公益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介绍了公益的方法,以及分析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行为。
该课程在教学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将公益人士请进课堂”。本学期课程组织了四场精彩的嘉宾分享,分别是上海闵行区古美仁品社区为残服务中心创始人兼主任分享《仁品为残:从自由无障碍到数字赋能视障青少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医师、“心声公益”创始人姚灏分享《心声公益:我们能为精神健康贡献什么》,上海静安区社会组织评估事务评估中心主任华漪分享《社会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以及可口可乐大中华及蒙古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影响力经理分享《谈及可持续发展,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每场嘉宾分享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领域的社会公益活动,给同学们参与公益行动带来新的思考和行动模式。
在实践层面,课程鼓励学生们能够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去发现身边的公益活动并且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每位选课的同学都需要完成至少一次志愿服务,同时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一项公益项目的设计或者社会调查。
12月14日晚6点,《社会公益案例分析》各个项目小组进行了公益项目实践的汇报。课程同学的实践当中,既有为校园工人送温暖、关注亲密关系中的社群支持,还有关注校园小动物权益的爱心活动,有为城中村的孩子们举行的一场运动会,更有走入视障公益团体了解志愿者群体的调查报告。
小组报告海报
课程的7个实践小组各选派了一名组员共7名同学,组成了评审团队,对各个小组的项目进行评分,主要从项目内容、表现力和问题回应三方面进行打分。
启善小组
启善小组的活动海报和汇报现场
启善小组关注校园食堂工人群体,举办“致敬劳动你我同行——食堂工人座谈联谊会”。每天与食堂阿姨见面的我们,实际上对他们却知之甚少,因此,启善小组将目光聚焦在了食堂工人群体身上,通过前期的调研,小组成员发现食堂工人很多都是离乡来到上海工作,因此希望能够通过包饺子的活动形式,来了解并体会食堂工人工作的辛苦,让食堂工人们互相分享并倾听沪漂经验,拉近学生与食堂工人的情谊,并通过玩游戏赢奖品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爱。在汇报中,他们体会:“做公益不仅是将物资交到对方手中,还需要倾注心血和爱,去策划、去实施。”
益点爱小组
益点爱小组的活动海报和汇报现场
“益点爱”小组同样关注校园工人群体,展开了“平凡的坚守,朴实的暖意——师大工人对我们说”活动。小组成员对师大工人进行了采访,并且收集留言,为工人们制作了专属的明信片、赠送了生活用品,希望以此行动向师大后勤工人表达同学们的关心和感谢,呼吁同学们尊重工人们的劳动成果,致敬平凡中的坚守精神。最后通过对整个流程的梳理,小组成员对他们的项目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益点爱”小组制作的视频非常暖心,也让在座的同学深深感动!
蓝睛灵小组
蓝睛灵小组的活动海报和汇报现场
蓝睛灵小组关注视障群体,开展了“陪着你走——‘蓝睛灵’助盲公益活动调查”。前期,小组成员进行了盲人群体生活现状与社会关注度的调查和资料收集,也进行了大学生对视障群体了解的调查。后期,小组成员到实地参与、感知视障群体的需求,并对视障群体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的实践致力于运动无障碍,希望让视障者参与运动变得简单。
华火联动小组
华火联动小组的活动海报和汇报现场
华火联动小组关注流动儿童,为城中村——星火村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名为“我们一起动起来”的运动会,星火村位于离校园一公里左右的城中村,村中有很多流动儿童。本次是薛红老师的公益课程第三年为星火村的孩子们举办运动会。小组成员希望通过运动会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给流动儿童们制造一段美好的冬日记忆,倡导关注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关心流动儿童成长环境。虽然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是他们仍然保持初心,坚持下来。“我们所能做的公益,其实就是借助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搭建科学合理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慢慢渗透综合素质。”
汪汪立大功队小组
汪汪立大功队小组的活动海报和汇报现场
汪汪立大功队小组成员关注校园流浪动物,开启了“让它们生活得更好——华师校园动物保护计划”,小组成员采访了动物保护协会,并且为校园的流浪动物购置了相关物品,希望能够改善校园流浪动物的生存环境,普及保护动物与在动物接触时自我保护的一些知识,营造人与动物共存的良好校园环境,引导和带动更多同学保护校园里的流浪动物。
温情脉脉小组
温情脉脉小组的活动海报和汇报现场
温情脉脉小组关注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成立了“温情脉脉,爱意暖心——恋爱心理和社群支持工作坊”,小组成员通过前期的相关调研确定了实践的主题,并收集、分析相关问题。后期活动开展,小组成员组织报名对象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沟通、互动等为正处于一段亲密恋爱关系中的同学提供心理疏导,以互谈的方式实现处于冲突中的成员的互帮互助。
公益暖炉小组
公益暖炉小组的活动海报和汇报现场
公益暖炉小组关注校园园林工人群体,与后勤部园林工人联谊,举办了“感谢呵护美丽校园的那双手——致谢园林工人联欢会”,活动还得到了后勤党支部第四支部、社会发展学院以及社会学系和民俗学支部的支持。前期小组成员与园林工人共同进行了一周的劳动,亲身体验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内容。最后通过举办联欢会,希望通过互动,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尝试走进园林工人群体的内心,带给他们温暖。
每组汇报结束后,小组成员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回应。七组汇报完毕之后,薛红老师也对每组项目进行了点评。启善小组由于疫情原因,没能开展活动,但他们前期做了非常多努力,值得肯定;益点爱小组最大的亮点是做出了产品——专属明信片,但在公益宣传方面还有待提高。蓝睛灵小组的出色之处首先在于对文献的回顾,其次他们是唯一走出校园的实践团队。华火联动小组面对不确定因素,能够团结合作完成实践项目。汪汪立大功队小组和学校社团联动,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温情脉脉小组是最独立的小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益暖炉小组非常具有团队意识,不论实践的哪一个环节,他们都是团队合作。最后,经过评审委员会的投票,“益点爱小组:平凡的坚守,朴实的暖意——师大工人对我们说”和“蓝睛灵小组:陪着你走——‘蓝睛灵’助盲公益活动调查”小组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初次尝试的课程项目线上投票,在短短的24小时内吸引了至少1000多人的参与,总票数高达2177张(一个人只能投一次,最多只能投两个小组)。投票的微信推送文章阅读量也将近1000。最终线上的投票结果:公益暖炉小组以绝对优势,获得975票的支持,稳居第一名;华火联动小组最后依靠队员人数的优势,后来者居上,获得441票的支持,赢得第二名。薛红老师给两个小组每位成员都准备了奖品,恭喜他们获得了好成绩。
网络投票的情况
薛红老师跟公益暖炉小组合影
薛红老师跟华火联动小组合影
薛红老师在课程结束之际,也对课程开展的相关各方再次表示感谢。她首先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对公益教学的支持和资助,也推荐同学们继续参加紫江公益慈善中心的课程。同时她也感谢敦和基金会“敦和善识计划”的支持,并给同学们进一步介绍全国公益慈善教育,勉励大家继续积极参与志愿行动和公益活动。薛红老师也感谢每位课程同学的参与,她强调同学们的回应和行动是课程持续发展的动力。最后,薛红老师跟课程的同学合影留念,庆祝课程顺利结课!
薛红老师和课程同学的合影
阅读更多 … 课程动态丨2021年紫江公益秋季课程《社会公益案例分析》顺利结课!
2021.12.31
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仍处在全球大变局下的后疫情时代。 这些天,西安的疫情,又一次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 但是再难的日子里,温暖与爱意也从未缺席。 在陕西举全省之力支援西安后,全国各地的救援也陆续抵达。 岁月似乎从未改变,身处疫情之中的我们,依旧同舟共济。 没有一个黑夜不会逾越,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 愿西安长安。
近期,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CFF)秘书处对行业资深前辈——上海市民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马伊里的专访中,谈到“三次分配”,她认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市场讲效率、政府讲公平、慈善讲自愿,要看到社会组织不仅仅在第三次分配发挥作用,而是作为回应公共议题的民间力量,可以介入到这三次分配的各个领域,分别找到可作为的空间。
回顾2021年,紫江公益基金会从积极参与《慈善法》修法、全面梳理高校公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和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三个方面为抓手,主动发挥平台优势,和各利益相关方有机协同,力争资源有效配置最大化,共同建设公益生态圈。
一、探究真问题,为《慈善法》修订建言献策,践行中国慈善法治化建设。
紫江公益基金会作为支持发起方之一,积极参与由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作为主办单位的“《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暨专家建议稿项目”。在系列沙龙活动上,学术专家和行业实务者关注行业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对《慈善法》修订发表意见,最终形成《慈善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通过助力《慈善法》修订,改善公益行业的政策环境,推动慈善行业健康、全面、稳健发展。
◎《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暨专家建议稿项目启动仪式
二、运用先发优势,聚焦培育年轻人的公益人格,践行公益人才培养高地建设。
紫江公益人才培养第一期项目即将收官。五年来,工作开展虽然存在难度但取得的成果非常扎实。项目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研究引领·课程赋能·实践驱动”三位一体的公益育人模式。通过破圈跨界,项目不断整合来自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力,强调“体验式教育理念”的体系化的课程建设目前处于国内公益慈善教育事业的前列。12月14日,由紫江公益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推进高校公益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自高校和社会组织的28位师生、机构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围绕“高校公益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的探索与经验”、“高校如何与社会组织等公益机构联动开展公益育人”、“如何实现课程、研究与实践育人的有机融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基于一期的良好合作,未来需要进一步践行如何实现课程、研究和实践有机融合以及如何更科学地评估育人绩效等问题。
三、秉承“生态、人文、科技”的发展理念,以紫竹社会责任联盟为枢纽平台,践行绿色发展建设。
2016年,紫江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紫竹社会责任联盟, 作为高新区社会责任的统筹推进单位,全面推进和实施高新区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五年来,紫竹社会责任联盟不断完成社会责任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绿色发展实践,获得了大量外部认可和荣誉。12月17日,“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届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紫竹高新区社会责任联盟五周年庆典”成功举办。来自紫竹国家高新区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知名高校的代表与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论坛,交流绿色发展经验。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其敏做了《我国“双碳”战略下的新兴产业发展展望》的主题发言。此次《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可持续发展白皮书2021》的发布是联盟成立五年以来的重要成果之一。紫竹社会责任联盟主席陈琳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并且对联盟成立五年以来的历程进行了总结及未来展望。截至论坛结束,线上累计观看人数已达11.8万人次。
◎ 陈琳女士(左一)为新入盟企业代表颁发紫竹社会责任联盟入盟奖杯
让我们携手前行,共盼春暖花开,迈向崭新的2022年!
阅读更多 … 携手前行,共盼春暖花开 | ZIJIANG FOUNDATION
2021.12.23
导读: 12月16日,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在上海前滩香格里拉酒店举办了2021【臻善奖】颁奖典礼 ,并正式公布了本年度获奖名单。
围绕商业向善这一责任旨归,在公益慈善领域有所贡献的优秀企业和公益人士踊跃参加。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幸福五号青年公益发展服务中心发起人陈琳女士凭借卓越的慈善实践精神,荣膺年度臻善领袖 称号,并出席圆桌对话环节。同时,由幸福五号发起的紫竹可持续实验室-紫竹可持续行动项目也荣获2021【臻善奖】年度臻善案例大奖 。
(以下文章引自“界面新闻”)
第六届【界面臻善年会】围绕 “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 这一核心主题,聚焦新时代以来,“共同富裕”之路上各家企业、个体的积极实践层层展开,并就“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的未来发展及共建蓝图进行了探讨。
经过5年的积累与沉淀,臻善已成长为界面新闻的品牌评选活动。2021【臻善奖】通过界面新闻在财经媒体中的领先影响力,以商业向善和寻找CSR企业榜样为责任旨归,持续发掘在公益慈善领域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及人物。
陈琳女士作为紫江基金会创始秘书长,幸福五号青年公益发展服务中心发起人/负责人,积极整合身边资源,以推动实现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的美好愿景为目标,长期参与慈善实践活动。致力于通过发挥集合影响力,推动社会向善,在公益慈善教育、社会创新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先后以公益通识教育推动高校公益育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紫江公益慈善中心;联动紫竹高新区产学研一体化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成立紫竹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推动紫竹可持续实验室落地;深耕公益行业,持续推动行业交流与发展。
陈琳女士和紫江基金会致力于公益 教育,为社会 “种下一颗公益种子” ,意在“育人”,培养“卓越人才”具备有利他倾向、社会视角的公益人格。以“将公益理念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影响未来几代人的人格成长,进而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为目标,四年多来,紫江基金会在公益教育领域做纵深探索,扎根华东师大,将公益作为通识教育嵌入其中。起初,华东师大仅在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了 8门选修课 ,现在,更多学院已经参与进来,选修课累计共开设3 8 门 。双方合作,摸索出一套公益慈善通识教育体系,包含研究、课程、实践三个层次。至今,有 1200余名 在校学生 与社会人士修读了相关课程。
如今,她进一步地思考公益的区域性发展,并酝酿让华师大的模式走出上海,联动多方资源,将公益慈善教育推向整个长三角地区,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公益教育生态,从而降低区域的沟通成本、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更大合力。 陈琳用个人实际行动,提升公益慈善教育水平,总结积累出一套独特的成功经验,成为公益教育领域的卓越先锋。
同时,由陈琳女士带领的幸福五号青年公益发展服务中心团队的紫竹可持续实验室-紫竹可持续行动项目也荣获 2021【臻善奖】年度臻善案例大奖。
圆桌对话:向善的创新、普惠与影响力
从共同富裕,到碳达峰碳中和,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ESG治理理念收到热捧,我们看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弄潮向善趋势,应对面向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本场圆桌由慈善品牌与公益营销专家、MKTforGOOD创始人程艳青担任主持,邀请到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以及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复星国际公共事务与企业传播中心联席总经理张翼飞一起就 【向善的创新、普惠与影响力】 话题展开探讨。
陈琳介绍了紫江公益基金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益模式,还针对各个行业的人才建设领域推出公益服务。针对普惠的概念,她认为可以从能力建设的角度进行挖掘,为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紫江公益基金会还会对不同的对象开设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而针对评价公益效率这一问题,可以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作出评判,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采取不同的调研方式,全方位衡量公益事业的效率。
【界面臻善年会】已经走过6年的历程,论坛关注的议题从绿色生活到脱贫攻坚,从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在这里,企业交流如何通过商业模式让社会变得更好,在这里,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中的优秀案例感人至深。凝聚社会各界向善合力,表彰感动人心向善之举,携手具有社会影响力、号召力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共议“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
阅读更多 … 界面新闻:紫江基金会秘书长陈琳荣获2021【臻善奖】年度臻善领袖并出席圆桌讨论
2021.12.17
12月14日上午,由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推进高校公益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 ”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举行。来自高校和社会组织的28位师生、机构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围绕“高校公益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的探索与经验”“高校如何与社会组织等公益机构联动开展公益育人”“如何实现课程、研究与实践育人的有机融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周俊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女士 首先介绍了华东师大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项目情况。她指出,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公益慈善通识教育培养公益人格,以陪伴和赋能的方式培养具有发现、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有深度同理心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项目历时五年,已经形成了以“研究引领、课程赋能、实践驱动”为核心的公益慈善通识育人体系;未来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课程、研究和实践有机融合以及如何更科学地评估育人绩效等问题。
在第二个环节,南京浦江学院公益慈善学院执行院长谢家琛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学术事务部副主任耿欣悦、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小丹等15位嘉宾分享了公益实践育人的经验和设想。来自高校的嘉宾介绍了各自学校在公益育人方面的实践探索,提出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应立足于行业需求,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协同的作用,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工作中学。来自社会组织的嘉宾提出,公益慈善教育需要基于本土化的理论;慈善通识教育需要与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以及社会需求相结合,需要与高校德育和劳育工作相结合,应通过实践、实习和比赛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公益慈善的了解,使他们将来无论在何种工作岗位上都拥有一颗向善之心。其中王志云理事长强调,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公益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公益人才培养应该为各行各业输送具有高度公益认同感的人才。
随后,与会嘉宾进行了互动讨论,提出了在公益人格应在公益劳动中培养、应设法提高公益实践的深度、公益慈善通识教育应合理处理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增量还是存量、应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等富极具启发意义的观点。
最后,华东 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主管李欣阅老师对会议进行总结,她提出公益慈善通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基金会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在教师与学生、高校与行业、高校与政府之间建立密切联系; 她希望社会各届能够关注华东师范大学的公益慈善通识教育,并给予这一项目积极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
编辑 | 刘 静
图片 | 杨
阅读更多 … “推进高校公益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11.19
通过对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的研究,探寻ESG发展现状与未来成长之路,也希望借此呼吁更多企业了解ESG、关注ESG、践行ESG,为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ESG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转型,ESG逐渐成为热词。“目前国内ESG实践现状如何?”“哪些因素对企业ESG实践产生影响?”“如何推动ESG在中国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为了探寻以上问题的答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紫竹国家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共同发起“紫竹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ESG工作现状与未来规划调研” ,5位金融MBA在校生组成跨越年级、班级的项目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石维磊教授、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女士等的引领与指导下,以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窗口,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ESG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优秀项目展示
紫竹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
ESG工作现状与未来规划调研
研究团队对紫竹212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51份,最终共录得约90家企业的数据。调查企业包括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节能、新材料、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行业,几乎涵盖了所有高新技术行业。
通过单因子分析、交叉分析、假设检验和逻辑回归等多维度分析,团队发现,企业对ESG了解程度越高,认为其对企业收益程度越大;企业有ESG负责部门或个人会对ESG了解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此外,信息软件行业,航空电子行业会对如何衡量E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在以小微型企业为主的园区环境下,整体上高新科技企业对ESG认知有限。若希望推动ESG在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及加强对公司股东及所有者的教育,可以从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良好健康与福祉等员工和所在企业最为关切的、接受程度最高的角度切入,逐步扩大到其他维度。其中,在环境维度方面,除新能源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企业有高度关注外,其他高新科技企业对环境类的关键问题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项目报告展示
推动中国企业ESG主流化发展的建议
ESG相关制度政策
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并完善ESG整体制度框架,完成企业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渡;
ESG宣传及传播
借助互联网优势,加大ESG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提高企业及消费者对ESG的认识,使ESG理念及其重要性被更广泛了解和认可;
市场参与者影响
加强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引导尤其是投资机构的影响力,尽可能提高ESG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效率改善作用;
评估及数据体系建设
推动ESG第三方评估体系和数据库的建设,鼓励更多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进行ESG评分。
(内容来源于项目报告)
石维磊 |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EED项目联席学术主任
“从项目启动、访谈调研、数据分析、成果汇报到学术文章的发表,3个月的时间里,MBA同学们全程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每一个环节,并将自身在ESG领域的相关经验与洞见注入项目中,最终形成超预期的成果。本期项目不仅帮助MBA同学获得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实践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意义是,向企业方传播ESG理念,帮助企业了解ESG的价值,助推更多企业自发地将ESG纳入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为ESG在中国的普及和主流化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陈琳 | 女士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紫竹国家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人
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团队的帮助下,企业梳理从研发到生产、供应链等各个环节是否达到ESG相关标准,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便对ESG这一理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同学们这个过程中所展示的专业能力、敬业程度和领导力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与高金的合作始于“紫江学科发展专项基金”,期望助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人才和金融领域学术研究,从而更好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
阅读更多 … 研究成果 | 紫竹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ESG工作现状与未来规划调研
2021.10.18
10月1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主办,大夏书院承办的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卓越学术系列讲座“明德至善: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长三角高校大学生公益行动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光学大楼报告厅举行,共同研讨如何以公益行动推进卓越育人。
华东师范大学60级校友、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淑德基金会秘书长顾文斌,上海惠天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肖威虹受邀出席。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昌利,校长助理、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大夏书院院长沐涛,校党校常务副校长兼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韩春红,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杨艳红,选调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章晶晶,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万姗姗,经管学部(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虹出席论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长三角地区高校师生共同参与。
启智润心,公益育人推动卓越育人
杨长亮在致辞中讲道,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此次论坛,是上海与长三角高校之间协同共进的有益探索,体现了华东师大对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社会服务能力等“卓越”人才核心素质的挖掘与培养。他认为通过公益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积累,为实现“卓越育人”做出贡献。
杨昌利表示,华东师大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达成为中心,公益育人是卓越育人的一种有效载体,指向学生的“明德乐群”核心素养,通过公益育人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力,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中历练成才。论坛的举办是集聚智慧,共同助推卓越育人工作的有益探讨。
大夏书院院长沐涛 作《公益育人推动卓越育人——大夏书院的探索与实践》 主旨报告。沐涛表示,公益育人是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标明德乐群的核心素养、对标大夏书院的育人目标、对标学生特点和成长发展需要。他从资源整合、品牌塑造、特色挖掘、路径探索等方面分享了书院公益实践育人体系,并希望形成区域化协同,继续拓展社会大课堂,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持续推动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
源起师大,师大人的公益心与公益行
校友嘉宾、校友企业代表和在校师生代表以圆桌论坛,共同探讨“公益心与公益行”。
“从农民的儿子到大学校长”,杨德广 以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求学成长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的读书梦、图强梦、教育梦、慈善梦,他勉励学生在校期间“学知识、练本领”,打好基础、奋进图强、全面发展。
从一名师大学子到一名董事长,母校一直是程静先生精神上的寄托。肖威虹 分享了程静校友希望为学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初心。同时肖威虹认为,公益有多种类型和起点,希望大学生勇敢开拓,实现公益的良性循环。
黄晨熹 认为公益慈善教育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心的人,能推动个体对回应社会关切、做出贡献,赋能作用显著。他鼓励同学们“在做中学”,带着一颗公益的种子发光发亮,回馈社会。
“第一次参与秘书长例会,第一次发起和落地公益项目”,大夏书院2019级英语专业的高婕 同学讲到,“影子秘书长”项目解锁了自己的新成就和新体验,大学生要在公益实践中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引领者。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向杨德广、程静颁发公益导师聘书。
益路同行,长三角大学生的公益行动
学生是公益实践的主体,是主要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收获者。来自长三角地区的5所高校分别带来公益项目主题分享和展示。
▲ 南京大学高政《赓续百年薪⽕,助⼒健康中国——苏北地区⽣命健康科普实践活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雷超宇 《“川”越⼭海,“沪”你⼼安校园急救培训模式探索与科普》
▲ 同济大学王佳沛《云上筑梦有温度,乡村守望共成长——“同济梦想教室”》
▲ 江南大学朱程辉《⼀笔⼀划致敬建党百年 ⼀字⼀句⽮志教育报国—— “⼼⼿相牵”推普助⼒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 华东师范大学求倩一《新美梅——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综合扶贫实践》
与会嘉宾就汇报项目与同学们交流互动,提出评估效果、优化团队、持续发力、汇聚资源建议,希望同学们继续让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同向同行。
师生代表共同启动长三角大学生公益行动点亮仪式,蓄力大学生公益行动的区域性发展,开启以公益育人推动卓越育人的新征程。
汇爱成河,公益育人的提质与辐射
斯阳 肯定了同学们志愿服务的热情。他认为做公益不分时间和地域,但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锲而不舍的态度和踏实努力的耐心深入到公益行动中,从而养成公益人格,持久性推动公益育人深入发展。
陈琳 在总结发言中讲道,公益是一个共同的话题,紫江公益基金会和华东师大合作多年,在公益教育领域纵深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公益慈善通识教育体系,众多实践项目也为培养跨界、多元的卓越人才提供了助力。她希望寻求更大合力,推动公益慈善教育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提升公益教育生态能级,聚沙成塔、汇爱成河。
恰逢华东师大七秩华诞,最后,大夏书院的四名学生献唱《上善若水》,期冀争做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筑梦人”。
文 | 杜源恺
图 | 曹安琦 尚方剑 王贞懿
编辑 | 曹安琦
来源 | 大夏书院团委
阅读更多 … 推动卓越育人,首届长三角高校大学生公益行动论坛举行
2021.07.16
2021年7月9日上午,紫江公益基金会召集“彩虹计划” 评审委员开会。各基层工会按照申报要求严格把关,认真核实,如实评价申报人员本人及家庭情况。经过评审委员严格审定和反复讨论,最终确定2021年下半年受资助人名单和金额。
此次收到彩虹计划资助的共有4位员工及家属,他们分别来自
紫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泉包装有限公司、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因本人或直系亲属遭受重大伤病而造成生活困难,他们成为“彩虹计划”第十一批受助者,收到了共计6.8万元的资助金。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遭遇到困难和逆境,一颗乐观、积极、感恩的心是生命的动力,会化苦难为顺利。一颗悲观、消沉、抱怨的心,却使得生命枯萎,失去色彩。喜乐的心态带来感恩的行为,让人间充满关爱,如春天的甘露,滋润万物,让世界更美丽!
紫江“彩虹计划”自2016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受到了广大紫江人的关注和支持。截止2021年中,发放资助金共1,176,000元 ,共资助来自15家 基层工会的企业帮扶对象61人次 ;2521人次 ,43个团队 参与捐款。
阅读更多 … 以爱心点燃爱心|彩虹计划第十一次资助快讯
2021.07.05
7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期“影子秘书长”卓越公益人才培养计划在学生发展空间302正式启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范嘉妍,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刘亚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晶晶,教育发展基金会李欣阅,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大夏书院团委副书记杜源恺主持。
“影子秘书长”立足于华东师范大学以“影子引领者”为核心的一体化沉浸式教育行动模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支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大夏书院联合组织,旨在通过学生和公益基地秘书长结对,激发学生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热情,培养卓越符合型公益人才。
杜源恺 介绍到,“影子秘书长”目前已结对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唐君远公益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bottle dream 等9所公益基地,遴选出19名优秀大学生参与第一期项目,并安排了“5+X”任务清单,希望同学们经由一个月实习完成一场公益的实践探索。
章晶晶 为“影子秘书长”成员提出期许,他提出在实践之前做好资料收集和工作研判非常重要,要在实践中重视真实情景下的学习、开展主动性、研究性的学习、并做好检视性的反思,对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进行深入而有益的探索,注重共同打造“华东师大青年”的优秀形象,从“影子”成长为卓越领航者。章晶晶宣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影子秘书长“第一期成员名单 :
高 婕 王 悦 金若盈 柳声杰
周若雨 曹 页 王丽妍 王 宁
蔡佳琪 张赫原 宋楚莹 庄宇彤
吕凯媛 朱虹瑶 周夏俊 王洪梅
朱文清 李佳宁 上官子莹
第一期“影子秘书长“成员代表,19级英语专业高婕 ,在分享中鼓励同学们学习公益知识,传播公益理念,走向公益前沿。她号召大家将践行公益、参与志愿服务,作为青年了解国家、走进社会、深入基层的有效途径,一同肩负起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范嘉妍 介绍了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的愿景、价值观和主要项目,她认为基金会属于社会第三部门,承担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实质是服务社会。“影子秘书长”项目是紫江基金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一次合力探索,希望通过沉浸式学习的模式,培育具有公益人格的青年学子。范嘉妍也期待同学们在今后实习中训练创新创业思维,锻炼社会实践能力。随后,范嘉妍为第一期“影子秘书长”授旗。
第一期“影子秘书长”依次自我介绍并分享感悟,刘亚娟、李欣阅 等老师寄语同学们用好平台、整合资源、锤炼本领、不负韶华。
韩春红 做“影子秘书长”行前动员。她阐述了书院与公益基金会在育人目标和内容上的共通性,希望同学们用好“影子秘书长”的平台和资源,将“学习”与“练习”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的交互中,积极探索社会服务运作方式。韩春红预祝影子秘书长们在如影随形的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实现从“影子”到“引领者”的成长。
阅读更多 … 撒播公益火种,第一期“影子秘书长”,启程!
2021.06.18
6月16日,“迎双庆 促发展”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展示暨教育公益行动启动会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举行,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会、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 联合举办。专家学者、社会公益组织、企业代表等参会,共同分享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深入探讨高校与企业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路径和方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高校肩负着重要责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斯阳指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长期热心和支持乡村建设,致力于以教育强国,建教育强国。 ”华东师大为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多维探索,以“一核多维共建”构筑“幸福之花+”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学校在云南昆明,贵州贵阳,江西上饶、弋阳,海南乐东、澄迈等地区打造华东师大系列附属学校,同时,面向云南、贵州、四川、新疆等中西部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重点帮扶项目。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处处长张静对华东师范大学在乡村振兴领域所做的贡献及以“公益育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指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在上海“公益之城”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各机构、企业、高校间能够加强联系、共享资源、凝成合力,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高校助力乡村发展的队伍中。
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师生研究团队 深入“三区三州”地区,形成多份调研和咨询报告支持政府政策制定,结合线上线下各类培训模式,2012年至今培训了中西部地区教师70万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培训项目” ,形成了“一线教师”、“种子教师”和“培训师”的师大模式,惠及数千名一线民族教师、全国高校1000多名培训老师和全国52个贫困县和“三区三州”等地区的数万名受训学员。“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 历经十年组织21个省市自治区、853所学校的1513位乡村教师来沪参加培训。“上善情·同心梦”贵州农村中小学校长赴沪培训项目 在上海国际信托、张汉鸣慈善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支持下,依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了来自贵州省65个贫困县(脱贫前)150名中小学校长,推动教育理念迭代。
在华东师大定点帮扶的云南寻甸的实践中,学校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进行大规模在线培训” 创新了以“混合研修、多元活动、引领示范、协同教研”为核心的特色研修模式和“企业出资、政府组织、高校智力投入、中小学提供实践基地”的“CGUS”路径。“寻甸红色旅游驱动乡村发展” 则致力于打造“一心一核、三区三线”的红色旅游空间布局,培育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同时,学校启动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项目” 培育计划,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智力优势、学科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高校同社会携手共融
<h2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主题研讨激发创新活力
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高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如何参与高校行动 的话题,在音体美教育、乡村教师培育、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讨论。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提出,高校专家学生、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支持乡村振兴构建了优良的公益生态圈。飞马旅集团总裁、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发起人之一钱倩介绍了“爱飞翔”缘起的故事,提出了支持乡村振兴需要开放式的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公益”。菁英教育集团校长叶迪提出,通过社会力量支持让更多乡村教师参与培训项目之中,将大爱传播。绿地教育集团投资部总经理吴立波提出,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的合作来培养人才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副秘书长谢鹏表示,社会基金会与高校在课程共建、音体美方面加强合作会有更好的成效。上海国际信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等社会组织代表出席了讨论。
教育公益行动报告发布
华东师大师生笃行致远
会上举行了公益行动队伍授旗启动仪式。学校教育学部“同心·同语·同行”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趣味夏令营项目、经管学部“大夏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发展学院“百年育人,蕴智润心”乡土建设学社江西服务学习夏令营项目、数学教育学院“菁英翱翔社暑期社会实践”、大夏书院“家国新体验-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 等五支实践队伍正式启动,他们将在暑期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增添更多华东师大力量。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会、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飞马旅集团总裁、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发起人之一钱倩、菁英教育集团校长叶迪、绿地教育集团投资部总经理吴立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谢鹏、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华彪、上海国际信托慈善信托部资深信托经理戴怡琼、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李哲、博世中国慈善中心项目经理许文静、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秘书长刘泊;华东师范大学民族地区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民、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学钢、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卢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麒、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夏冰等来自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专家代表和近200多名师生出席活动。
高校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凝聚社会公益慈善资源, 在 乡村振兴中发挥高校力量 ,切实履行“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 的大学使命。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能够搭建一个高校携手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交流平台 ,共同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阅读更多 … 紫江基金会支持举办“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展示暨教育公益行动启动会”
2021.06.17
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来之际,一场特别的研讨会在沪召开。
5月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女性公益慈善与城市发展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办公楼小礼堂举行。
来自全市多个在女性公益慈善领域多有实践与研究的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女性代表济济一堂,共同为女性公益慈善与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主办方表示,根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针对华师大女性占绝大多数且普遍面临职场压力、城市女性家庭职业平衡问题、健康问题等日益突出等社会现实,特组织此次研讨会。
希望能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明确公益慈善组织在服务城市女性、解决女性成长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 #女性公益慈善事业服务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进而在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工作,以促进女性发展、提高女性生活品质、增强城市温度。
开幕致辞环节
“女性公益慈善是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讨会开幕致辞中,华师大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周俊表示,女性公益不仅是女性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更是公益慈善事业服务女性成长和发展、解决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女性为服务对象的公益事业已经有较大发展。
近年来,女性公益慈善一直快速发展,“她公益”以多种形式涌现。然而,从总体上看,女性公益慈善事业与我国整体公益慈善事业一样,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国家强调发挥公益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的背景下,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周俊教授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范嘉妍在致辞中表示,女性在捐赠、筹款、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公益参与上更为活跃和投入,女性往往更具有同理心,在共同参与公益的过程中,不仅通过善意帮助他人,也互相温暖和照亮。
“我们看到女性的共情力和坚韧,以及女性的多元社会角色转换在推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公益,让个人、家庭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更美好。”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 范嘉妍
<h2主旨报告环节公益分享环节
现场,研讨会共分为三个环节展开。在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上海市律师协会的实务界专家郝红颖和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界专家苑莉莉,分享了她们对女性公益慈善的理解。
郝红颖律师以女性、慈善、法律为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公益普法助力提升城市女性的法商思维。
苑莉莉分享了女性慈善公益的社会治理效能,回答了什么是女性慈善公益、如何理解女性慈善公益的治理效能、如何提升女性慈善公益等三大问题。
公益分享环节
公益分享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冉教授主持,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潘燕、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金婉仙、中华慈善总会村民之家公益项目顾丽娅、上海闵行区橡树婚恋服务中心臧瑞、她无限公益平台韩子君、华东师范大学关工委朱月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芝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庄瑜、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王郦玉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以“公益组织如何服务城市女性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她们所在机构或单位服务城市女性成长和发展的公益实践。
图片依次为:张冉、朱月琴、王芝容、潘燕、
金婉仙、顾丽娅、臧瑞、韩子君、庄瑜、王郦玉
最后的开放对话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研究中心讲师宋程成主持,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团委书记杨亚星、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智库院长助理郑诗茵、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薛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宋锦洲、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刘亚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主管张翠萍与李欣阅等嘉宾就女性公益慈善的基本问题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讨论。
图片依次为:宋程成、杨亚星、薛红、宋锦洲、刘亚娟、李欣阅
据悉,这是华东师范大学首次就女性公益慈善展开研讨会。此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团队针对2000多名大学生开展过参与公益活动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对公益慈善事业意义的认可、参与公益慈善行动的热情、参与公益慈善相关课程、对自身公益慈善活动能力的自信度等均高于男性。
这表明,以女性为主体的公益慈善事业和服务于城市女性发展的公益慈善事业都大有可为。未来,主办方还将围绕女性温度(女性参与公益慈善)、女性力量(女性综合素质提升)、女性关爱(女性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等)三个板块推动研究和实践工作。
会议合影实拍图
• end •
阅读更多 … 女性公益慈善与城市发展研讨会在沪召开
2021.06.17
导语:2021年4月26日,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作为主办单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文物保护建筑新建楼内举办“《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暨专家建议稿项目启动仪式”,召开首场研讨沙龙,该项目由全国法学会系统内第一家慈善法治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增爱公益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六家基金会支持发起。
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慈善法实施检查报告,提出“适时修改慈善法”。今年“两会”结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决定启动慈善法修订工作。2021年3月26日,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在京召开慈善法修订工作专家座谈会,何毅亭主任表示:将继续坚持开门立法的原则,吁请相关高校和法律界专家积极参与修订工作。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近期工作中指出了慈善法修订工作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近年来经常引发公众关注的网络慈善;第二个问题,研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慈善活动的特点规律,并纳入法律予以规范;第三个问题,明确公开募捐主体、接收捐赠主体的界定范围和公开募捐资格的审批、取消、退出情形和程序;第四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增加对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下开展慈善募捐、进行慈善活动的有关规定。
为了支持全国人大对慈善法修订工作,动员京沪两地及所辐射区域内慈善组织的广泛参与,由京沪两地的陆璇、徐家良、王名三位专家及所在机构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发起 ,在京沪两地举办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定期聚焦若干主题,邀请相关学者专家、政府官员和慈善组织从业者开展深入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慈善法修订专家建议稿,为进一步推动慈善法治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2021年4月26日,上述三个主办单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文物保护建筑新建楼内举办“《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暨专家建议稿项目启动仪式”,召开首场研讨沙龙,本场沙龙邀请四十多位专家学者、民政部门领导和实务界人士参加,共同讨论《慈善法》修订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该项目是由全国法学会系统内第一家慈善法治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增爱公益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六家基金会支持发起。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2020年10月份的报告中指出,《慈善法》落实过程中显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与社会财富量级、第三次分配的地位不相匹配。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理事长陆璇指出,《慈善法》在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效能还需进一步激发,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作为慈善活动主要载体和《慈善法》规制主要对象的慈善组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目前,慈善组织质量、数量、结构等与立法预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组织缺乏认定与登记成为慈善组织的动力。
第二 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并存,行业自律薄弱。地方慈善监管和执法机构监管力度不足,部分基层主管部门行政监督不到位,对慈善组织的要求偏多、指导服务不够,慈善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发挥有限。
第三 促进措施落实不到位。对慈善组织的表彰激励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或不够完善,金融、土地、慈善信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进一步明确,捐赠票据出具困难,慈善组织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机会较少。
第四 互联网慈善活动需要进一步规范,如对网络募捐等互联网新问题的规范不足。
第五 应急机制不健全。在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慈善组织缺乏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物资储备和资源调度机制不畅通,出现运行效率低,信息披露不及时、捐赠款物处置迟缓、志愿服务统筹不全等情况。
针对《慈善法》面临的挑战,与会嘉宾们各抒己见,就修订意见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王名教授在活动一开始,介绍了本项目缘由及用意,对项目提出了“广而议之”“议而修之”“修而缮之”“知而行之”四点要求,期待三个发起方将项目打造成能够对修法发挥实际影响的一个平台。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认为 ,《慈善法》实施5年来,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制度缺失和规定不明确。目前来看,慈善组织的范围较窄,许多组织无法认定为慈善组织;缺少统一管理慈善事业的政府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成本高;慈善组织权利少义务多,认定积极性不高。他还建议设置慈善管理专业,以加快高校慈善人才的专业培养。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罗昆认为 ,《慈善法》和《民法典》的概念体系对接上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其中包括其他组织的概念、慈善组织组织形式的具体要求、无偿赠与的矛盾、无权赠与的缺位、赠与的撤销等。他还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慈善组织的公益使命,《慈善法》应当增加相应的条款。
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刘忠祥指出 ,《慈善法》重点关注还是慈善组织的问题,公益型事业单位在未来可能成为新的慈善组织组织形式;《慈善法》规定的慈善活动其实是志愿活动而非全部的慈善活动;慈善组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针对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的三大管理条例需要加快出台,配合《慈善法》明确各部门权责、加大执行力度。
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 对《慈善法》中慈善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基金会的支出要求、慈善信托委托人的定义以及实物捐赠开具票据的规定提出了意见。胡锦星理事长提议,可以减少对慈善活动形式和地域范围的限制,并在慈善活动的范围中添加心理、就业及弘扬慈善文化的内容。此外,胡理事长提出可以重新考虑非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对最低公益事业支出的要求,认为现行的标准会对基金余额较高的非公募基金会造成困难。最后,胡理事长提议《慈善法》对慈善信托委托人进行规定,并进一步明确开具实务捐赠捐赠票据时对金额认定等的规范。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 雪 从慈善组织的角度对《慈善法》修订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他们提出,《慈善法》应包容公益创新,目前对慈善组织活动范围和业务范围的限制不够合理;《慈善法》对非公募慈善组织的慈善活动年度支出要求较高;希望可以由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共同管理慈善信托;《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促进作用体现不够明显,导致大部分社会组织没有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动力。
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伟 也从慈善组织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他认为,《慈善法》应当注重对慈善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精简慈善组织备案工作,减轻民政部门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应鼓励慈善组织主动与捐赠方签订捐赠协议,提高捐赠人服务水平。目前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绝大多数都是信托公司,应当发挥慈善组织在慈善配置和项目监管执行方面的优势。
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理事长陆璇 首先介绍了作为项目主办方的复恩法律对《慈善法》立法、执法与普法工作的参与情况——复恩积极参加了社会组织条例、慈善组织保值增值管理办法等立法研讨,承接上海市人大立法研究所的《上海市慈善地方立法研究》课题,为《慈善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出台夯实基础。陆璇理事长指出,《慈善法》亟待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要通畅社会力量依法行善的道路,解决慈善组织认定难的问题,让更多的慈善组织可以依法成立,增加慈善行业的“市场主体”数量;
第二个方面是要保障慈善组织的合法权益,让慈善组织可以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依法行善,而不是被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活动地域、工资限额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所限制发展,严重挫伤了慈善组织的积极性。
为此,陆璇理事长提出了五点修订意见:
第一是使慈善组织的认定跟法人登记相分离,行政确认程序更明确;
第二是增加慈善组织的权利,凸显慈善组织认定的价值;
第三是将慈善组织的范围扩大到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体等非法人组织;
第四是扩大慈善组织认定的对象,促使更多慈善法实施后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可以进行认定;
第五是将慈善组织的法人身份和慈善属性相分离,允许不再从事慈善活动的组织主动申请取消慈善组织属性。
“《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暨专家建议稿项目启动仪式” 旨在关注行业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通过助力《慈善法》修订,不断推动慈善行业健康、全面、稳健发展。
在启动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 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治研究会会长张凌 出席并致辞,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臧宝瑞、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刘忠祥、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二级调研员沈东亮、上海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张晓颖 参加研讨活动,并分享了专业观点。
首场沙龙活动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在历时四个小时的活动上,二十多位行业专家与实务人士聚焦《慈善法》,讨论并分享了相关的修订建议。
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积极利用国家学术机构和民间公益慈善机构资源,邀请学术专家、行业从业人员、专业人士对《慈善法》修订发表意见,整合学术、行业观点,为《慈善法》修订提供广泛而又专业的修订意见,希望最终形成《慈善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为我国进一步推动慈善法治化建设添砖加瓦。
阅读更多 … 探究真问题,为慈善法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慈善法》修订系列研讨首场沙龙暨专家建议稿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交大成功举办
2021.06.17
2021年3月15日,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在紫竹国家高新区本部大楼成功举行。会议由理事长刘罕主持。副理事长沈雯,理事李彧、郭峰、唐继锋、夏光、陈琳出席会议。监事长胡兵,监事侯郁、秦正余以及基金会秘书处团队等人员列席会议。
▲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紫江公益基金会2020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紫江公益基金会2021年度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报告》;
▲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将捐赠给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的捐赠款以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开展工作”的决议。
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与大家回顾了一年来,基金会在建设公益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区域公益生态建设、加强品牌宣传 和内部治理 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基金会抗击新冠疫情所做的重要工作。
2021年基金会拟设立自有专项基金,秘书处将着手起草相关制度,在下半年度的理事会上提交通过实施。
阅读更多 …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召开
2021.01.01
2021年到来了,我谨代表紫江基金会向大家送上新年的美好祝福!
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紫江基金会继续秉承“诚信、务实、创新、持久” 的价值观,顺应变化,主动作为,我们与大家共同经历、适应和改变。
这一年,感谢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界友人的关心以及支持,紫江基金会取得了以下重要的成果:
ZIJIANG FOUNDATION · 2020
抗疫专项行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紫江基金会主动担当,迅速行动,助力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 ,希望汇聚更多合力,支持呼吸疾病相关科研攻关,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们共同守护国家公共健康。
4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研究院主动增设“抗疫”专项课题研究,聚焦疫情下慈善工作,共收到31份项目申请书,最终确定6个立项,研究主题涉及疫情期间的社区治理、高校公益慈善人才培养 等,对社会治理实践与公益服务创新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探讨。
6月,紫江基金会支持的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中国基金会论坛“湖北峰会” 在武汉成功举办,并首次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湖北峰会”聚焦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公益生态发展,催生了区域公益生态的崭新连结和持续行动。另外,还与200多家基金会共同响应“中国基金会行业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共同倡议” ,联合倡导、联合行动。
ZIJIANG FOUNDATION · 2020
以峰会研讨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
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是今年的工作重点,我们看到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的互动关系愈发重要。
9月,紫江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首届“上善论坛”,并负责承办“青少年公益与城市建设”分论坛。首届“上善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紫江基金会联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上海青少年发展基金 会、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上 海华侨事业 发展基金 会、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等十三家基金会联合主办,以“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为主题,首度发布“上善共识”,达成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之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
7月,紫江基金会支持的中国基金会论坛“广州峰会暨广州基金会夏季论坛” 在广州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钟南山医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钟南山博士也作了书面致辞,勉励基金会要立足长远、发挥自身资源和平台优势、扩大合作、共克时艰。
8月,紫江基金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思想峰会 。来自公益行业、学术界、企业界和媒体等不同领域的伙伴齐聚黄浦江畔,聚焦“基金会行业与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议题,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共商新思路。
11月,紫江基金会支持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成功举办。年会以“因势聚力,协创未来——变局挑战中的基金会” 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由 2场主论坛、20场平行论坛、4场嘉年华活动 构成,汇聚近200名国内外跨行业专家、学者和嘉宾,围绕变局时代的社会转型、基金会行业的应对与协作、行业良性生态建设,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探讨基金会在内的公益慈善行业突破发展和协同应变之道。
ZIJIANG FOUNDATION · 2020
以人才建设推动公益行业发展
2017年,紫江基金会联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 ,旨于打造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公益人才生态圈,并通过华东师范大学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研究院的设立,探索“RCP”的研究 (Research) 带领、课程 (Curriculum) 赋能、实践 (Practice) 驱动的育人机制,契合“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全方位服务和创造公益慈善未来的中国行业人才黄金标准体系和人力资源库。项目已率先建立了一流高校公益慈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探索创新公益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效益,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力。经过四年的打磨,该项目获得2020年上海市“公益之申”之“十佳校园公益” 的荣誉。
12月,紫江基金会支持的第四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 融合与创新:构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养体系 ”为主题,发布了高校公益慈善通识教育课程初步建成,邀请了校内外嘉宾参会,共同讨论卓越公益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公益慈善教育区域生态建设。此次论坛首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这一年,紫江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合作支持了“紫江学科发展专项基金”,该专项基金支持的“2020上海金融论坛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报告发布会”活动成功举办,携手学院一同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同时设立“紫江奖学金” 帮助同学无忧向学。在学院课题研究支持方面,有多个由学院领导、院系教授直接指导的课题研究在不同学术渠道发表,成果显著。
2020年是紫江基金会以评促建,在基金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基金会申请成为慈善 组织。 6月召开第二届理事会换届会议,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的理事和监事。 紫江基金会首次评估,获评 “国家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 。
这一年,是彩虹计划实施的第四年,共资助来自7家基层工会的7位员工及直系亲属,资助金共计13.5万元。 人生无常,众人援手暖人心。回顾紫江基金会与朋友们共同走过的路,关爱身边的人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也是为未来积蓄力量,勉力前行的源源动力。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今天,我们看到全球大变局下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未来我们会继续与公益行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声,成为彰显基金会价值与担当的强大推动力量。如果没有各位的支持,这些是难以做好的,由衷地感谢大家这一年的照顾。
让我们心怀亮光,益路同行,迈向崭新的2021年!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陈琳
阅读更多 … 2021年心怀亮光,益路同行|ZIJIANG FOUNDATION
2020.12.15
导读: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人才项目于2017年由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捐资设立。依托华师大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优势学科专业,成立“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公益慈善事业研究院”,系统培育卓越公益慈善人才,推进公益慈善研究,弘扬公益慈善文化。 本文是第四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论坛现场回顾, 文章来源于华东师大校教育发展基金会。
12月13日,第四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融合与创新:构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养体系”为主题,发布了高校公益慈善通识教育课程初步建成,邀请了校内外嘉宾参会,共同讨论卓越公益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海市民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马伊里,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处处长张静,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校长助理、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轮、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陆颖丰、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联络处副处长于洋、各共建社会组织和机构代表及上百名教师学生参加活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主持了上午的主论坛。此次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专项基金副理事长陈琳主持大会
华东师大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育专项基金项目已历时三年,并在2020年上海公益之申评选中获评“校园十佳公益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在致辞中指出,公益慈善教育正在为“爱在华师大”的诠释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在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上,项目汇聚了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优势学科力量,通过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结合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培育具有“仁爱之心”和“向善之举”的卓越人才,为国家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师大方案”。
为构建公益育人共同体,打造实践基地,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大夏书院、光华书院、孟宪承书院,已分别与浙江敦和基金会、上海杨浦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博世中国慈善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BottleDream;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Workingimages策意象品牌体验设计、创行青年;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上海唯实文化研究所、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等等19家社会公益组织和项目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校长助理斯阳、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副书记张艳虹为实践基地授牌
光华书院党委书记赵旌旌、孟宪承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夏建国为实践基地授牌
马伊里在《变局挑战下的公益慈善教育区域生态建设》主旨报告中提出,要将公益理念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立上等志,做平常人”应该成为优秀人才,卓越精英的基本人格素养。她指出公益教育的核心应批量培育具有公益人格的卓越人才,不仅要培养公益机构的专职从业人员,还要培养有良心的企业家,有良心的医生,有良心的老师,有良心的科学家。公益慈善要在变局中求发展,努力建设区域生态。
在“社会治理实践与公益服务创新”主题研讨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介绍了“2020年紫江公益研究项目”立项情况,共有30多个项目组申报,最终入选6项课题。在研讨中,社会学系副教授吴越菲的报告《社区为本的疫情治理模式:跨地区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社区疫情治理和应急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社会工作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吴同在《悬浮与弱行动:公共危机事件下社会服务组织行动逻辑研究》报告中,展示了在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的行动逻辑。人类学研究所讲师朱宇晶在《块茎式生存:草根公益慈善组织的生长生态》提出要重视嫁接的多元合作,服务理念使命。
张静在《上海公益之城建设的实践》报告中介绍了上海“公益之城”的建设背景和《志愿服务条例》的出台情况。她提出,在创建卓越全球城市的过程当中,建设公益基地,为上海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平台。公益领域社会工作者是公益事业再进步的推进者,应该着重推进培育公益人才、孵化和发展公益组织、推进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
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处处长张静作报告
在“卓越公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主题研讨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紫江公益慈善中心主任黄晨熹提出,华东师大是上海首家系统培育公益人才的高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在本科阶段系统嵌入公益慈善教育的双一流高校,依托基础性课程(认知塑造)、应用性课程(能力提升)和前沿性课程(理念传达)的三大主题通识课程,集校内教师、其他高校教师、海外教师、行业专业人员师资团队,搭建“课堂—讲堂—论坛”三级交流平台,依托实践平台和学生社团开展多样课程实践活动,率先形成了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系统公益慈善通识教育模式。会上,他还发布了《公益慈善课程对大学生公益慈善素养的影响调查报告》,并提出下阶段发展中要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长三角教育联盟、探索专业化教育。
在研讨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周俊提出,公益慈善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特别是如何处理好课程的专业性和通识性的问题还需要优化。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轮提出,公益教育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建立我们公益和慈善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和理论体系。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兼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陆颖丰提出,高校是育人场所,在三全育人的要求下,高校基金会是融入的很好的抓手,在教师情怀的培育、提升资助效益,公益故事的传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联络处副处长于洋提出,无论是疫情中社会组织的行动还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第三次分配,对社会公益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在人才培养中丰富“智能+”的内容,在专业领域践行公益理念。浙江敦和基金会项目官员叶珍珍提出,华师大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项目在国内起步早,潜心发展,在学校开展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中要注意处理办学和办班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晶晶表示,在卓越公益人才培养路径上,高校基金会应构建新的生态,推动教育与公益的融合特别是将公益教育融入德育和劳育之中,提倡“仁爱”精神;推动专业间融合、发挥学校书院制优势,做好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推动学校和社会融合,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构建大联盟和大平台,通过学校毕业生在中小学教育播下公益慈善的种子。
下午,三个分论坛分别以“公益慈善通识课程体系建构”“公益慈善专业化教育发展与挑战”“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公益教育与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研讨,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高校代表、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分论坛情况图3
“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公益教育与实践基地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论坛是上海重要的公益组织活动之一。在这次论坛上,我们汇聚公益慈善力量,散播公益慈善的“种子”,携手共创上海公益慈善事业更加璀璨的明天!
图文 | 张黄振汉、杨紫鑫、唐杭、唐诗佳
责编 | 章晶晶、李欣阅、刘亚娟
来源:校教育发展基金会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学院、大夏书院
阅读更多 … 第四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2020.09.25
2020 年 9 月 20 日,紫江公益慈善暑期实践项目终期汇报会 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大夏书院顺利举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暑期实践项目落下了完美的句号。
自 2017 年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启动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来,暑期特色公益实践研学项目已经开展至第三个年头 。
由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主办,GoBeyond 无奇不游承办,每一年中心都会从百来号的申请者中选拔最优秀、最热情、最有行动力的学员,为其项目进行定制化地游学训练营,开拓参与者的视野、激发对公益的理解、迭代自发的项目。两年,涉足跨学科不同专业的学员们探访了近二十家台湾公益创新相关的机构,两周台湾充实又魔鬼般的学习也为自发的十几个项目和学员们进行了深度迭代和赋能,学员们结识了一群志同的盟友、留下了成长的印迹、也开启了人生新的公益征程。
紫江公益暑期实践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品牌亮点,从看见到实践,再在成长中完成蜕变。践善行益,踏浪前行也正是第三年暑期实践的主题。希望围绕这个特殊的疫情时代,有更多优秀的公益项目被看见,有更多的想法和行动被支持,也有更多的可能被激发。
No.1
迭代升级
2020 华师大紫江公益暑期实践项目是一场面向全国开放,形式结合线上辅导 & 线下实践,时间跨度两个月的一次全新设计 。
本次的实践项目不限议题方向,开设调查研究类 和服务实践类 两种项目类型,由同学们自由选题和组队。调查研究型项目理论基础扎实、调研方法科学、数据分析深入;服务实践型项目创新性强、落地性强、部分项目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影响力和可持续性。项目结合了公益与商业,涵盖抗疫力、心理疗愈、性教育、助农等不同领域的方向,在后疫情时代 特定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跨学科创新色彩。
每支团队除了一对一专属导师全程对项目实践开展情况进行答疑指导外,我们也请来了儿童性教育企业“保护豆豆”联合创始人李治浩老师和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与商学艺术助理教授袁雁悦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项目前、中、后三期的通识培训课程 ,和一对一专属辅导咨询,为学生团队后续的实践工作打下了理论与视角的基础。
各支团队也积极地通过微博、B 站、抖音等平台记录了项目开展的过程,共获得了 274,830 次的浏览量 ,与更多人见证了这个暑假的成长。
No.2
汇报会风采
本次汇报会上,入围本次暑期实践项目的十支团队悉数亮相,向在场的老师和学生观众们汇报展示了这两个多月来的实践成果。同时,本次终期汇报会也通过线上同步直播,近 400 位观众在线见证了本次路演。
路演正式开始前,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主任黄晨熹老师,首先对所有导师和同学在本次项目中的倾情投入表示了肯定与感谢,并认为所有团队最终报告的完成度,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公益创新的能力和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后继续发光发热,创造自己的价值。
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女士发表了结营致辞:暑期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发掘和展现了全国优秀的大学生公益种子项目。今天的汇报都很精彩,这些项目紧密地结合时事,涉及心理支持、解决青少年心理负担等。很开心看到跨学科的结合,这个实践合作的过程有助于同学们更了解自己与社会的联结。今天不是一个句点,而是一个起点,短短两个月的暑期实践,大家能够有这样的成果已经很棒,希望之后可以进一步把项目落实。
最后,陈琳女士也送给了大家三点期待:
第一, 不忘初心,忠于真实需求;
第二, 保持好奇,关心所处世界;
第三, 终身学习,把社会当课堂。
本次入围的 10 支团队从 51 支来自不同高校、学科背景多元的项目申请中脱颖而出,从问题定义、公益影响力、项目可行性、项目创新性四大维度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优秀的公益素养与能力。包含 4 个调查研究项目和 6 个服务实践项目 ,3 个跨校跨地域团队, 7 个华师大本校团队。
部分外地高校队伍由于疫情的影响,无法前来活动现场,通过远程接入的方式完成了精彩的汇报。
在最终的颁奖环节中,疫心毅意团队 和合作模式研究队 获得了本次项目的银奖 。
Letters of Power 团队 和栖息地性教育公益项目组 获得了本次项目的金奖 。
乐伴成长团队 在项目总评价和媒体传播领域获得了双料第一,勇夺本次最具影响力大奖 。
团队心声
我们是音你而来,乐伴成长,我们愿陪孩子们度过漫长岁月,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从核心团队组建至今已经九个月了,从5人小组到10人小队再到紫江公益的大家庭,今夏,感恩相遇~线上的形式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老师们给了我们许多专业的建议与暖心的鼓励,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重振旗鼓,再次前行。我想,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愿望叫做改变世界,我希望我们的音乐互动式生理心理健康教育能给更多的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精彩,这也许就改变了未来的世界。暑期实践的暂时告一段落并不代表结束,而是崭新的开始,让我们以音乐为窗口,一起打破中国性教育的沉默。
经历了这次紫江暑期实践项目,真正认识到了无论是开展调研项目还是开发产品,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每一个公益活动或者项目实践都是团队不断打磨不断调整出来的,需要队员对自己的项目的兴趣,也需要所有队员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坚持,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而队长要协调队员的合作与分工,并做好所有步骤和环节的监督与起步。这次的实践不仅让我们了解一个公益项目的整个过程,也为我们以后的实践和研究奠定了基础。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加油和完善,期待更好的我们!
我们团队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把当初项目书中写的通信平台概念模型,逐步变现,有越来越多认同书信文化的伙伴报名成为我们的志愿信使。当我们把这项服务进行推广的时候,发现教师、志愿者们反响热烈,也迎来了不少青少年的来信。
一路走来,感谢紫江公益对我们项目的支持,以及所有给予我们培训帮助的老师们。我们在实践中塑造公益思维,同时也审视自身的不足:做公益服务,除了有美好的愿景,还需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Letters of Power 这个公益团队不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将把这次的收获和反思进一步整合,继续探寻出一个可常态化运行的书信空间使用场景。同时也将为有需要公益的活动,提供书信公益服务。
感谢大家与紫江公益一起,在2020 年夏天后疫情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在公益之路上乘风破浪,踏浪前行。
在未来的日子里,紫江将持续关注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
阅读更多 … 践善行益,踏浪前行 | 2020紫江公益慈善暑期实践项目 圆满收官!
2020.09.09
2020年公益伙伴日步入第10个年头,作为活动之一,首届“上善论坛” 设定的主题为“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
昨日,“上善论坛”青少年公益与城市建设分论坛顺利举行,在2个多小时的讨论里,各界专家学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各抒己见,要让青少年公益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也要让青少年在这座城市中学习、成长得更好。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明确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重要理念。
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确定以人民城市建设为主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
首届“上善论坛”围绕的主题正是对意见要求最好的贯彻落实。 分论坛之一的“上善论坛”青少年公益与城市建设分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论坛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谢京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达美诺慈善学院创始人李颖生 作主旨演讲。
围绕着“青少年公益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谢京辉表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的也是人民,而城市建设中有老弱病残、生态环境、扶贫等各种社会问题,需要公益组织关心和参与。
说起青少年公益与城市建设,谢京辉表示,青少年是社会关爱对象,他们的成长需要加强公益事业方面的学习,同时青少年公益事业也需要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 的专门服务, “在公益活动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要将投身公益活动作为行动自觉,最终让公益组织成为建设美好城市的参与者。”
上海是一座有底色的城市,围绕着“红色文化与光荣城市” ,张黎明表示,上海的红色基因丰厚,生活在具有光荣使命的上海,更需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负国家、人民,也不负个人使命。“我们也需要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参与公益慈善? 围绕着“给青少年一个支点,帮他们撬起公益新世界”,李颖生觉得,青少年是巨大的能量场,要让他们看到这件事的意义,也要让他们看到成长,“意义+成长”就是给了青少年一个支点,让他们参与城市建设,成为社区的资助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开启公益新世界。
在分论坛下半场讨论中,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许超 介绍了复星保德信青少年社区志愿奖。
他接触过很多关注城市建设、社区发展的青少年志愿者,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社区服务,关注教育、垃圾分类,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青少年是社区宝贵的资源,参与社区建设,青少年是一股强大的志愿力量。”
上海百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佩 是徒步发烧友,他创办的公益项目“益路童行” 也是通过公益徒步的形式进行募捐,并捐助给贫困山区的儿童。
“捐助的款项通过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于音乐教室、电脑教室等基础建设,还有文化建设。通过徒步也是现场考察,大家一起参与感受会不同。”
吴智惠是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副总干事,中心成立17年,服务6-25周岁未进一步就学、就业的青少年。对社工而言,进入每个社区,发现需要服务的社区青少年是社工的基础工作。
如今,市场里来了社工,法院里来了社工,社工也逐渐参与到未成年人司法服务中,从2004到2019年,他们服务了 61万人 ,上海户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也在逐年下降。
“青少年事务社工在贡献专业力量,让这座城市更美好。”
阅读更多 … 给他们一个支点撬起公益新世界
2020.09.09
日前,上海市民政局公告了2020年度上海市第一批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结果 (公告【2020】第26号)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荣获4A级社会组织 。
本次共有27家社会组织获评4A级别,这是对各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专业服务能力和自律诚信度的肯定和勉励。
社会组织等级是民政部门对经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
民政部门确认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发布公告,并向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颁发证书和牌匾。
▲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 4A证书
此次首评是对紫江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五年中的各方面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全面回顾和整体评价。评估专家 组认为,紫江基金会基础扎实、工作规范、组织健全、职责明确,财务管理规范、透明。
同时,评估组专家对紫江基金会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项目拓展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建议和希望。
在得到肯定和欣喜之余,我们衷心感谢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倾力支持与关怀,感谢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理解和奉献。
▲ 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
可优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
可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可优先获得政府奖励;
▲ 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基金会、慈善组织
等公益性社会团体 可以按照规定
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 获得4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在年度检查时
可以简化年度检查程序;
荣获4A级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既是对基金会工作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鞭策
“4A”让我们骄傲,也让我们谦逊
心存感激于每一个肯定
也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我们将用不变的热爱和激情
坚守初心
一如既往地专注于公益事业
紫江基 金会将继续努力促进业务规范运行,提升自身建设能力,积极拓宽业务渠道, 推动紫江基金会健康有序发展,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 上海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马国平处长
向陈琳秘书长颁发4A牌匾
▲ 社会组织评 估等级有效期为 5年 ;
阅读更多 …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首次获评“国家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
2020.08.31
8月25日 上午,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组委会第二次会议在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圆满召开。会后,组委会成员来到紫竹高新区参观走访。
8月25日上午,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组委会第二次会议 在上海圆满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 主持,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 等全体 25家组委会成 员及秘书处代表出席。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主持会议
经组委会讨论和表决,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的举办形式正式确定!11月22-27日,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020年会。
会上,组委会成员对议程小组提交的年会主题和举办形式提案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正式决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携手全国公益慈善同仁 ,围绕外在和内在的“变”,共同探讨基金会行业如何面对变局,积极回应,寻求价值和引领。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组委会第二次会议
同时,组委会全票通过了 万科公益基金会重返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 的申请。
万科公益基金会曾于2010年加入当时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前身) 。大家向万科公益基金会的回归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 表示,非常期待在这个时候重新回到行业大视野,为行业做贡献。
此外,会上还听取了秘书处关于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的报告。组委会肯定了秘书处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成果,并对于精进工作、落实战略提出了宝贵建议。
会后,组委会成员参观了紫竹高新区展示中心 。
紫竹高新区作为校区、园区、社区“三区”的融合典范,目前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12位 。组委会成员还参观走访了上海紫竹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紫竹ET空间 )、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等企业,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兴致盎然地体验了ET空间 中各个创业企业的创新产品。
▲ 现场参访 活动实景图
随着2020年会形式的尘埃落定和思想峰会的成功举办,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 的筹备工作将火热展开。我们精选了过去几天会议的精彩瞬间,特此呈现给大家:
期待我们老时间,11月22日 ,云上见!
- ZIJIANG FOUNDATION -
阅读更多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组委会齐聚紫竹高新区
2020.08.26
2020年8月26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思想峰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公益界的资深实践者、对公益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及关心公益发展的各界专家代表50余人,围绕“基金会行业与社会资源配置”的主题,进行了一整天的思想碰撞。 本次思想峰会得到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现将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机构代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的致辞发布如下,以飨读者。 ▲注:本文经作者确认,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尊敬的各位老师、公益行业的伙伴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轮值主席: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首先请允许我代表CFF2020年度组委会,代表紫江公益基金会对前来参与本次思想峰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在今时今日能邀请到在座的嘉宾实属不易,也是众多力量的支持,在此我想感谢基金会秘书处以及紫江基金会的工作伙伴,有了他们不遗余力的付出,才能有充满灵魂的活动。另外,我还想借此机会感谢紫竹高新区对思想峰会的大力支持。
公益生态系统庞杂,需要广泛的交流和大量的跨界协作和互动才能得以发展,基金会行业是公益生态至关重要的一环,希望今天的思想峰会,能够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供思路,同时能够引发行业更多积极正向、有建设性的公共讨论,能够成为公益行业踏实前行的一个新起点。
此次思想峰会我们邀请了多元背景的嘉宾,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公益前辈,也有中青代公益人,有来自学术界的学者,也有做行业支持、行业观察的跨界人士,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安全的讨论环境,依托嘉宾们多元的背景,大家可以从各自领域和视角出发,围绕促进公益生态中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充分竞争和高效使用的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作为这次思想峰会的支持方和东道主,我们也希望尽可能为各位来宾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安全环境,让接下来的一天可以产生思想的充分碰撞,也为大家日常工作带来思路和启发。期待各位能有收获满满的一天。
谢谢大家!
陈琳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机构代表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阅读更多 … 轮值主席致辞:希望思想峰会能为优化基金会行业资源配置提供思路
2020.08.26
2020年8月26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思想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本次思想峰会由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主办、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支持。来自公益行业、学术界、企业界和媒体等不同领域50余人齐聚黄浦江畔,围绕“基金会行业与社会资源配置 ”主题展开一整天的思想碰撞。
峰会开幕,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分别致辞。
陈琳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本次思想峰会能够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供思路,同时能够引发行业更多积极正向、有建设性的公共讨论,能够成为公益行业解放思想、踏实前行的一个新起点。
徐永光在视频致辞中呼吁,中国公益要靠一批有“野心”的中生代、新生代来挑重担。“野心”是抱负——胸怀天下,是担当——脚踏实地,是格局——不做小圈子,是敢担风险——社会要允许试错。
上午的思想峰会,与会嘉宾围绕宏观议题,分别讨论了“国家治理视角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正确理解政社互动,激发基金会行业活力”、“基金会的使命” 等话题。
下午,与会人员首先聚焦掣肘基金会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对“资本与权力对民间慈善资源的挤压”、“《慈善法》执法检查对公益行业的影响”、“公益行业人才的薪酬管制与市场化”、“基金会行业联合与行业协会的缺失” 等话题进行了实务交流。
随后,与会人员分组分别围绕“强化行业韧性、促进政社互信”,“公益行业依法享有的权利增长点”,“基金会行业出圈赢得公众信任”,“基金会行业亟待开展联合行动的领域和方法” 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可行的推进措施。
本次思想峰会对一些攸关行业发展命运的重要议题开了题,大家一致认为,未来要加强交流,加强联合,积极推动一些可行的行业发展措施落地扎根,真正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改善公益慈善生态、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备注:思想峰会发言及讨论成果,经嘉宾同意和确认,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公众号(CFF2008)和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公众号(zijiang-foundation)将于近期对外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更多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思想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0.07.08
7月6日,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一行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席紫江公益基金会对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捐赠仪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从2020年初爆发以来,猝不及防的席卷中国的每个家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当前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但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公共卫生安全已经是当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命运共同体,紫江集团此次携手紫江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给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希望能立足长远,通过支持未来三年呼吸疾病相关科研攻关,支持广大科研工作者们对科学的执着探索。
出席此次捐赠仪式的还有: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建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内科学科主任李时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劲平;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黄庆晖;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免疫实验室主任孙宝清;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副秘书长袁婷等。
钟南山院士:“抗疫事业离不开广大企业的支持。”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
活动上,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首先表示了对在座各位专家、老师及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的致敬。然后介绍了紫江集团、紫江公益基金会。同时,陈秘书长分享了过去半年里,紫江人防控疫情的行动:“疫情发生以来,紫江企业旗下部分企业从正月初三起紧急开工,支持防疫物资的包装生产。
另外,紫竹高新区全面落实园区企业联防联控措施,为园区的所有人员提供保障。而紫江基金会则是运用于华东师范大学所成立的华师大紫江公益研究院增设“抗疫”专项课题研究。今年四月份课题发布后,收到各院系30多份申请书,经评审立项的课题研究包括“社区为本的疫情治理模式研究”“疫情治理中的社区自组织行动、成因、及其比较分析”“抗疫志愿服务中的社群、性别和共情”以及“新时代疫情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及其引导和支持”等项目。”
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院士,何建行院长向紫江公益基金会、紫江集团对抗疫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钟南山院士还表示:“上海在抗疫工作中表现出色,有广大上海企业的功劳。支持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心意。这六个月,我们团队经过疫情的洗礼,得到了很多提升,这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
立足根本,放眼长远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由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中国防线”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无畏和创新力量,为战胜疫情不断注入底气与信心。
展望未来,钟南山院士表示:“对抗疫情,需要科研事业和企业共同努力,未来期待继续和紫江公益基金会、紫江集团有更多合作。”
陈琳秘书长也表示:“‘紫江’之名,正是寓意紫江将不断汇聚力量,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全球疫情下不确定的挑战,我们更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汇聚更多合力,支持科研攻关,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们共同守护国家公共健康,和每一个生命。"
阅读更多 … 立足根本,放眼长远|紫江公益基金会助力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科研攻关
2020.06.15
2020年6月8日,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会第一届第十二次暨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在紫竹万怡酒店成功举行。换届会议由理事长刘罕先生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紫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沈雯,紫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彧,副总裁唐继锋,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峰,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夏光,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副秘书长范嘉妍,监事胡兵,侯郁,秦正余以及秘书处团队成员。
会议举行
理事们认真听取了秘书处的各项汇报,肯定了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基金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会议选举新一届的理事和监事,并产生理事会负责人和监事长人选。
讨论交流
理事们还听取了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换届审计情况,审议并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财务情况、基金会2020年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等事项。2020年,秘书处团队将围绕理事会决议的工作集合密切开展工作并启动基金会下个五年的战略规划。
阅读更多 … 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理事会第一届第十二次暨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020.01.09
1月9日,紫江公益基金会将“彩虹计划”上半年资助金送到5位困难员工手中。他们分别来自紫东尼龙材料、紫江彩印、 DIC油墨、武汉紫海塑料 、 紫江企业股份佛山高明分公司 5家公司。因本人或直系亲属遭受重大伤病和天灾而造成生活困难,他们成为“彩虹计划”第八批受助者,在暖冬中收到了共计1 0 万元 的资助金。
人生无常,众人援手暖人心 。紫江“彩虹计划”自2016年10月正式运行以来,受到了广大紫江人的关注和支持。截止2019年末,发放资助金共8 6 8,000 元,包括捐款661,981.85 元和基金会出资468,262.70 元,共资助来自15 家基层工会的企业帮扶对象45 人次。2468 人次,43 个团队参与捐款。9月22日,紫江企业二十周年庆“彩虹集市爱心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254,659.17 元。在此衷心感谢温暖有爱的紫江人!
阅读更多 … 暖冬|彩虹计划第八次资助快讯
2020.01.03
2020年如约而至。在这美好的时刻,我谨代表紫江公益基金会向各位致以新年的祝福,在此祝愿每一位的家庭幸福安康!同时也向关心支持紫江公益事业发展的各界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风雨兼程中,我们一起走过极不平凡的2019年。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任。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力量加入到公益慈善领域,市场行为助力社会公益,两者在不断地共享交流。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继续秉承“诚信、务实、创新、持久”的价值观,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迎风而上、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地高质量发展。
紫江公益教育与人才培养论坛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三届紫江公益教育与人才培养论坛。论坛以“应然·实然:高校公益教育的创新探索“为主题,邀请众多关心公益教育的专家学者,分享公益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沉淀,探讨公益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给中国的公益教育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此次论坛主题聚焦行业热点,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及各大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网、环球网、中华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2017年初,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开设了较为系统的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课程,截至2019年10月,累计近800人次参与修读。中心的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同步推进,使公益慈善教育成为华东师大的优良传统。
阅读更多 … 年度盘点|紫江基金会2019年工作回顾
2019.11.27
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上, 紫江基金会正式成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
紫江基金会于2016年 成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成员之一,双方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2020年是紫江基金会成立的第五年,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成立的第十二年,此一年于我们双方都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一年。承蒙组委会信任,紫江成为新一届轮值主席。 希望能够站在之前合作的基石上,为持续推动公益行业的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11月22-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在福州圆满举行。这是基金会论坛连续举办的第11次年会, 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关心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600余家机构近1500名嘉宾与会。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盛会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致力于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轮值主席机构代表、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叶周玲 介绍说,2019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成员发展到了25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的代表性,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力。
民政部慈善社工司一级巡视员李波 在致辞中表示,截至今年第3季度,全国基金会数量为7469个。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作为全国基金会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在促进行业交流、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基金会论坛坚持守正创新,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基金会健康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方案,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作用。
德国墨卡托基金会执行董事米歇埃尔·施瓦茨 认为,基金会能够在不同的社会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国际的合作和交流十分重要,希望能够跟更多的中国基金会建立联系。
自1981年新中国第一家基金会成立,一路走来,中国基金会坚守使命与价值,在扶贫、济困、救灾,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探索与实践,对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任。作为社会重要力量的基金会,也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角色和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 认为,基金会数量在增长、筹款额在增加,行业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也在增强,可以乐观看待中国基金会行业乃至公益行业的发展前景。但乐观中也有挑战,例如互联网筹款的快速增加带来“淘金热”,行政监管和等级评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基金会既要练好内功,为合规、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要胸怀大局,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孙柏瑛 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破题。孙柏瑛认为,国家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命题,是如何应对分化、多样性、碎片化以及异质性带来的复杂性。中国是政党中心的同心圆结构,面临着如何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问题。只有让社会变得更有活力,整个国家才能变得更好更强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孙柏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从经济发展视角指出,在纷繁复杂、十分严峻的外部环境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极大的韧性,但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城镇化进程、国有企业的改革、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及人才的红利有望释放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实现国家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很大的潜能。
围绕“坚守初心”的主题,《社会创新家》创始人宋厚亮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 ,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娟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 ,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袁立 ,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帆 ,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公益初心及坚守之道。
圆桌论坛由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劲 主持。围绕行业建设与社会发展,多位资深基金会代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 提出,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基金会可能是第三次分配的一个重要载体。此外,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信任的重建以及知识系统的重建,也是基金会在当下社会中的价值。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 认为,基金会是催化剂和链接器的角色。现在基金会行业对社会问题的认知、理解、研究、分析还不够,需要提高。他提出基金会还需要加强对公益行业的支持力度,“如果作为基金会都不拿出资源来做行业的支持,那很难想象资源会从哪里来。”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 认为,基金会的价值在于资源整合与促进社会变革。相较于五年前,行业整体生态日渐繁荣,但是模糊的地带也在逐步扩大,甚至空间正在受到一定的挤压。从长期看,基金会要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促进这个社会真正发生变革,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做到集体的进化。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书文 表示,基金会一直承担着支持草根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也是促进社会融合的桥梁。他认为公益行业要转变语言体系,回归常识,与行业外有更多沟通。在政策激励等因素下,未来行业将会呈现小步稳定的慢慢生长的过程,前景乐观。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张媛 认为,基金会行业发展的瓶颈,在于人、钱和思想三个方面。应当打开大门,吸纳各类人才,扩大眼界;要学会投资理财、保值增值,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学习;一线工作者应当尝试把所见所闻总结下来,做一些思想的梳理,把遇到的问题和思考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面对变化中的社会与行业背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紧扣发展趋势,设置了12场平行论坛。以“催化区域公益生态:基金会的机遇和责任”为主题的平行论坛 ,基于对福建省致力于支持地方公益事业发展的基金会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扫描和调研,总结出福建省基金会支持公益生态发展的基本模式,通过福建模式与全国视角呈现在地基金会在促进地域公益生态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
此外,平行论坛还既探讨了行业基础设施、公益项目规模化、国际交流、城乡儿童服务等多个议题,满足不同参会者的需求。年会还通过主题晚会、闪电发布等多个环节,促进参会者思想碰撞,共谋行业未来发展。
“公益资本论”工作室创始人黎宇琳 从媒体人角度分享了对基金会行业的思考。他认为,这些年基金会行业热衷于讨论宏大的社会议题,而忽略了基金会的使命是推动社会进行创新。他同时表示,已经有不少的基金会开始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复杂的环境,尝试拥抱时代的不确定性,重新回到细节开始创新,并从中寻找系统性变革的新机会。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越光 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公益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的生命追求,以公益为志业是公益人共同的初心。”他认为,知识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系统建设,是基金会行业建设中紧迫而重要的三项任务。
“中国的公益生态还非常落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发起人之一、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 在闭幕发言中指出,中国公益的社会动员力和公众参与度不足,未来需要公募基金会、慈善会与公益服务组织联合起来,让公益文化深入到企业和社区,与政府一起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发起人之一、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
在年会闭幕式上,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正式从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手中接过基金会论坛大旗,正式成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
截至目前,基金会论坛已举办11届年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 发布了基金会论坛未来战略。他介绍说,基金会论坛将把支持基金会核心能力发展、让基金会拥有更多发展资源、推动基金会行业生态要素齐全和良性互动、创造支持基金会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国本土基金会的记录总结和知识生产作为优先议题,希望基金会行业联合起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
图文素材来源: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阅读更多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圆满落幕,紫江基金会顺利接棒2020!
2018.12.29
2018 年即将过去,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紫江公益基金会向全体紫江人及家属致以节日的问候!
阅读更多 … 为了美好,益路同行
2018.07.13
7 月 9 日,紫江公益基金会将“彩虹计划”下半年资助金送到8位困难员工手中。他们分别来自紫泰物业、紫江彩印、紫泉标签、紫江集团总部、紫东尼龙材料科技、紫江瓶胚中心、紫日包装等 7 家公司。
阅读更多 … 向善 | 紫江人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