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江基金会支持的《亚洲气候创新100》案例集首期正式发布!
编者按:2024年4月23日,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支持的《2024亚洲气候创新100》案例集在“上海气候周”系列活动“迈向2060 气候创新峰会”暨「零变未来」气候共创行动年度活动中正式发布。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一直以来都积极关注气候变化和生态赋能的议题,通过支持本次《2024亚洲气候创新100》案例集,紫江基金会希望能在气候变化和生态赋能方面有所推进,进一步深度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气候危机是人类当下必须正视的严峻挑战,对亚洲地区而言,这一影响尤其显著,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2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2年,亚洲发生了81起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的灾害,经济损失超过了360亿美元。同时亚洲的能源消耗也在快速增长,碳排放量已经超过全球总碳排放的50%。因此,亚洲需要加快转型,更快速、更广泛地开发和采用气候创新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紫江基金会坚信,亚洲本土的创新力量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在2023 年全球气候科技企业 VC/PE 融资金额上,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气候创新所获得的支持仍远不足以支撑所亟需的气候转型。在亚洲范围内,旨在解决气候变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系统性关注。
01 《2024亚洲气候创新100》信息总览
基于案头研究和项目经验的基础,《2024亚洲气候创新100》将亚洲气候创新方向分为9大重要领域:能源转型、工业降碳、低碳建筑、交通运输脱碳、农食系统改革、自然保护、碳去除、极端气候适应和气候金融。本次收录的100个企业案例涵盖了这9大领域的创新热点与趋势,从绿氢、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材料等硬科技,到碳服务、金融工具等软服务,可以为关注亚洲气候问题的产业方、投资人和创业企业等提供有效参考。
本次案例集主要关注亚洲早期创新技术,旨在收录在其所在领域实现了技术、商业模式或应用场景上重要创新的企业。通过广泛搜索研究在这9大领域内开展工作的亚洲企业,最终将入选范围限定于处于早期阶段的气候创新企业(近5年内获得 B 轮及以下融资)。根据企业公开披露信息和投资专家的审核意见,就创新性、影响力、商业性和团队情况四个维度进行筛选和比较,并优先考虑商业潜力得到大企业认证或知名机构背书的企业,最终确认了100家入选企业案例。
100家入选企业案例,排名不分先后
02 《2024亚洲气候创新100》入选企业分析
案例集中详细列出100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成立年份、最新融资信息、技术/产品/服务介绍等。基于这些样本信息统计,一些值得额外关注的信息显现出来,紫江基金会也希望能将这些信息共享,与更多行业伙伴探讨。
100家企业的所在国家/地区统计
本年度案例集收录的100个企业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韩国等8个亚洲国家,其中来自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来自于东部沿海地区,超过半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我们发现,除了国际组织提到气候技术创新常提及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外,新加坡在气候科技创新也表现出色,体现在气候创新企业数量多并拥有多种前沿技术。
另外,在印度、印尼、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国家,一些致力于公平转型的气候企业出现,他们的技术也许不是全球领先,却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或创新应用场景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减缓或适应的解决方案。
100家企业的成立年份统计
此次案例集的100个企业大多数成立于2018-2021年,这说明这些气候创新企业从成立到商业模式初成约需3-6年。另外,此次案例集收录了4个2023年成立的企业,其中3个均是属于工业降碳领域,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工业降碳相关技术企业正高速发展。
100家企业的所属领域统计
关于企业的所在领域分布,此次案例集的100个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转型、工业降碳、交通运输脱碳、农食系统改革四大领域,而自然保护和碳去除领域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数量较少,在企业收集过程中,同样发现了类似现象。相较于减缓,气候适应相关企业获投融资事件更少,获融资金额更低,这与乐施会在2013-2020年的亚洲气候金融的观察一致。在具体技术领域,光伏、电池、替代蛋白领域的企业获大额融资的占比相对其他领域的更高。
本文中所有统计图表的知识产权归 Impact Hub Shanghai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