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专业人士齐聚一堂 交流互动创新公益发展

​ 
 
 
 
 
 
 
 
 
 
 
 
 

2023年9月21日18:00,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文史楼内,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劳动与创造课程。本门课程作为一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与华东师范大学选调生工作办公室、光华书院的协同下,联动上海五个新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公益劳动品质的目的。在课程主讲老师,我校行政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翁士洪的带领下,同学们与各位公益导师们齐聚一堂,互动交流,共同探索公益赋能美好社区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

出席本次课程的公益导师们分别是: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周洋、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史联群、上海远周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理事长袁帅、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品牌传播总监王菲、浦江学堂优秀教师及理事、我校民俗学博士校友张海岚、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辅导员杜源恺和华东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李欣阅。

五个新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师生齐聚一堂

  

教授引领,明晰课程条例

课程伊始,翁士洪老师从课程简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课程结构、实践项目流程这四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本门课程的亮点和创新所在。

他强调,这门课程的重点是让同学们进行具有公益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深入实践两个方面来激发同学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区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课程也将实践的视角聚焦在“五个新城”上,配备了学校导师、公益导师、“五个新城”实践导师三个层次的教师队伍,让同学们真正能够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导师领航,感受公益温度

七位导师分别向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讲述自己的公益历程,让同学们对公益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李欣阅提到,这门课程的初衷是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入情景,引导同学们结合五个新城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进而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益创新能力。同时,她还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丰富的导师资源和实践资源,跟随老师的步伐,做好学习和实践活动。

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周洋对同学们提出了“珍惜机会,深入田野”和“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两点期待。他表示,五大新城实践田野的落地,每一位老师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深入田野的机会,从最微末的毛细血管来沉浸式体会国家的社会治理,感受到公益的温度。

上海远周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理事长、我校校友袁帅则希望能够在同学们身上学习到年轻人的朝气与奇思妙想,培养同学们济世天下的格局与品质,也非常愿意将自己的公益和双创经验分享给同学们,与同学们建立更加持久的联系,进行深入交流。

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史联群表示,她从这门课中看到了公益发展的希望,公益项目从理论到落地,再到邀请公益实践伙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她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杉树公益的创建历程和其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助学、支教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通过更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到公益当中来,相信公益在未来将成为一种需要大家都去践行的生活方式。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品牌传播总监王菲以“全国人民参与公益的比例是多少”这样一个问题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她着重讲到了“美好家园行动者”这一公益项目,她用一个一分钟的短片向大家生动地展示了社区治理的意义所在。她还表示非常愿意为同学们提供各种资源方面的对接,让公益的种子在大家心中传播。

浦江学堂优秀教师及理事、我校民俗学博士校友张海岚用自身连续九年坚持每周六进行国学课教学的经历来激励同学们,做公益活动需要一颗恒心,而非一时热血;也需要一颗奉献的爱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者爱人,公益行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体现爱,如何关爱家人,关爱同学老师,关爱其他社会群体。她还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程中聚焦青浦区章堰村实际问题,认真思考传统古村落目前存在哪些困境,应如何焕发新的生机,大学生在其发展中能够做些什么。

我校光华书院辅导员杜源恺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期进行公益项目的经历,他认为这段经历是十分宝贵的,也很期待同学们在这门课程中收获一段有意义的体验。同时,他还表示,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新意”:实践主题的切入口十分新颖,不仅与公益相关,也结合了当地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是一次非常接地气的实践;对同学们的要求也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一次调研,完成一个报告即可,而是要求大家切实地进行讨论,给出方案,将方案落地落实,最终解决问题。

图片

  

翻转课堂,互动创新思想

课程正式开始前,各位导师通过对五个新城实践基地的实地走访调研,进行详细的开会讨论,结合当地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实践主题。在后续的课程中将会由“6-7名学生+1位公益导师+1位在地导师”组成一个劳动实践工作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新城的城乡建设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

图片

本期五个新城实践项目

  

导师介绍结束后,五位公益导师深入到各个课程小组,结合实践主题与小组同学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师生们畅所欲言,从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程,到希望从中获得什么,再到具体公益实践项目的落地情况,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化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讨论,拥有更多表达想法的空间与机会,在讨论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性想法。

图片

师生进行小组讨论

  

今年是《公益行动创新与美好城乡》劳动教育通识课程的第二年,从最初由翁士洪、李欣阅、杜源恺三位老师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到1.0版本逐步引入公益导师力量,再到今年引入五个新城在地导师机制,课程在不断的探索中与越来越多热心教育、热爱公益、热情基层治理的各界朋友们携手并进。通过带入富有创新性的城乡公益情景,真正实现高校与政府、社会力量协同育人,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益情怀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劳动创造热情,也将鼓励更多的师大学子参与到公益劳动与创新的行动中来,以师大智慧,推动城乡美好发展。

 

来源丨《公益行动创新与美好城乡》课题组

转载于华东师大教务处

 

图片

 

返回